中國時報記者陳淑娥/台中報導
台中市新社香菇年產量占全國約45%,每年廢棄太空包高達1.325億包、約9~10萬噸,在地廠商只能處理掉7成,導致處理費逐年飆升。有民間廠商想投入廢菇包處理,但高昂的建置費用與冗長申請流程而受阻。台中市農業局表示,將輔導農會或產銷班成立合作社,強化處理量能。
立委江啟臣指出,台灣香菇年栽培數量約2.5億包(約550公頃),其中新社栽培香菇數量為1.125億包(約250公頃);另有杏鮑菇太空包年產量2000萬包,總計新社菇類每年廢棄太空包達1.325億包,約9~10萬噸,驚人的廢菇包數量,在地廠商每年能處理7成,導致處理價格持續飆升,拉高菇農生產成本。
目前新社地區廢棄包處理場所,僅有中興畜牧場及金德企業等共7處民間處理場,其中中興處理占6.4%,民間處理場約93.6%。2003年每公頃處理費6萬5000元,2020年調漲為12萬元,去年調整成論重計價,今年每公斤漲至1元,菇農抱怨說,廠商看準6~8月使用需求而惡意漲價,真的吃不消。
至於菇寮設施合法化,劉姓菇農指出,目前申請容許需花大量金錢及時間,還沒拿到使照已耗時1年半,加上每分地需花費100萬元,不是每個菇農負擔得起。新社農會總幹事羅文正說,高昂的建置費用與冗長申請流程恐降低農民意願,請市府建立「菇舍建置模板」明確指引農民。
台中市環保局副局長陳政良指出,目前合法處理業者已開放個人申請,無論是農民或產銷班都可以,主要問題在於確認用地及建物是否合法。
農業局科長林春良表示,去年與環保局合作輔導廢菇包暫置場所,並補助菇類產銷班購置小型粉碎機做示範計畫,今年會持續進行,為強化處理量能,也會輔導農會或產銷班成立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