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左裕
最近有兩則沸沸揚揚的國際事件與台灣的政經發展及市場息息相關,即一年來方興未艾的美中貿易戰、及一周內愈演愈烈的香港「反送中」抗爭事件,都牽動著台灣的政治、經濟與股市及房市發展,台灣如何順應此二事件下資金及人才的移動趨勢,並擬定戰略以提升未來的經濟實力,值得社會關注及政府思考。
首先是美中貿易戰下的影響,在部分輸美貨物關稅自10%上升至25%的衝擊下,已有數千億的資金自中國大陸回流台灣,以及部分在中的美商轉至台灣投資。由於出口產品的最終售價中,包括產地的土地、資金、勞工及環境汙染的外部成本、以及出口過程中的運輸成本與轉換至出口幣值的匯率,因此若關稅提高,除了在技術或品質上具優勢且無替代的產品外,廠商及政府為了維持與他國產品的競爭性,可能以降息、貨幣貶值、犧牲勞工權益、轉換至更低廉的土地生產或提高其附加價值。
林左裕建議政府好好掌握貿易戰及反送中下的台灣經濟戰略優勢,再創經濟榮景。(好房網News記者楊欽亮攝影)
目前已有印度及紐西蘭等國紛紛降息因應,以及韓國為因應2019年第一季的經濟衰退,已拉起貨幣競貶的序幕。然匯率或利率都是國際間相較的結果,不一定操之在己,且過度操弄亦是雙面刃,如遽貶後進口物價將上漲,不利石油、原料或技術的進口;而實質利率過低亦可能引發資金外逃或利差交易(carry trade)、或是引發資產價格泡沫化。因此在這波資金投資台灣的契機中,政府有自主權的利器即是提供廠商最重要的生產原料---土地(林左裕, 2019a), 但工業土地若淪為炒作的標的,則不僅墊高廠商的成本,影響投資意願,廠商可能因此轉為非法使用農地,根據統計,目前國內有1.4萬公頃的農地遭工廠違章佔用,而工業用地卻有超過300公頃閒置,因此政府在此波廠商回台之際除了應建立工業用地的儲備機制外,同時檢討「工地炒作、農地悲歌」的雙重困境更責無旁貸。筆者建議管控的工具可限制工業用地之購置向銀行融資比例不得超過政府售價的八成、超過一特定期間不生產政府得以原始價格購回、以及開發出「只租不售」的工業用地以防炒作等。
而在上周內引爆的香港「反送中」事件,不僅引發國際間對中國治理香港手段的疑慮,也點燃企業及人才移出香港的火苗。筆者曾於今年二月指出(林左裕, 2019b),香港人十分喜歡來台旅遊甚至定居,主因之一是台灣有民主自由的空氣,而在台灣各城市日益現代化及國際化下,吸引國際及香港的資金與人才不僅可提振台灣的經濟發展,更可在少子化的趨勢下以優質且具民主素養的移民填補人口金字塔的缺口,同時維繫經濟及社會永續成長的動能,這不僅是經濟、土地及農業部門所應關心的重點,也是人口及移民部門等跨部會需積極檢討的。
若台灣的政府能在最近的這些事件中掌握契機留下資金及人才,不僅可扭轉之前產業鏈外移及空洞化的窘境,亦可能再創台灣第二波的經濟榮景,屆時將可期待股市及房市的亮麗表現了。
參考資料:
林左裕 (2019a) “貿易戰台商回流 政府應有的產業及土地對策, 好房網, 2019, 5,14, https://news.housefun.com.tw/tsoyulin/article/205058227179
林左裕 (2019b) “從夾娃娃機泡沫化看引陸資炒房”, 好房網, 2019, 2, 18, https://news.housefun.com.tw/tsoyulin/article/20505821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