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崔慈悌、郭建志/台北報導
經貿國是會議正式登場,打頭陣的北區會議昨天砲火四射,民間團體認為,政府應針對弱勢族群對症下藥,正視所得分配不均問題,不要讓越來越多人淪為「服務業低階勞工」;不過學者反駁這種想法「偏了」,應先國富再談均富。
至於企業界則呼籲儘速通過服貿協議、示範區條例,加速自由化,但學者也建議應配合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才能降低衝擊和民怨。北區會議昨天起連開兩天,共有超過百位學者專家、官員、產業界代表和學生出席,針對「全球化趨勢下台灣經濟發展策略」、「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兩大議題,交換意見。
「人民火大聯盟」秘書長賴香伶指出,她站出來,就是要重申「社會人權、所得重分配權」,現在社會明顯存在不公平,甚至是「逆向」社會分配,勞工無法獲得足夠資源,淪為服務業低階勞工,進而形成貧富差距問題。台灣社會「弱勢圈」一再擴大,政府應該要針對弱勢族群對症下藥,積極面對。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聶建中隨即反駁,「我深深感覺現在年輕人想法與我們不一樣,他們一點都不壞,但是想法偏了」,尤其是「剛才這種聲音太多所造成」。聶建中指出,這20年來有個問題就是「民智未全開,造成類似佔領華爾街的事件發生」。
大家有沒有想過,台北只要有一棟101和新光三越就可以養很多人,但是苗栗、屏東要怎麼生產才能達到這樣的貢獻,經濟政策應該是「國強、國富、人才會均富」,若一直喊人民要均富,「試問:國不富,人民怎麼富?」企業界建議政府要重視所得分配問題。
南僑化工副董事長陳進財認為,台灣租稅政策和經濟政策背道而馳,想要人才和投資,卻對個人薪資所得課重稅,他建議,對薪資所得者採輕稅,對消耗資源較多者課重稅,房地產也要按實價課稅。台北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認為,學生聽到的很多都是在象牙塔中做學問,應該多出來聽聽各行各業的心聲,台灣經貿如果沒有和大陸合作,過去10幾20年很多大企業將只在原地踏步。
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及多位企業家及學者則建議政府,儘速通過示範區條例及兩岸服貿協議。不過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在引言中也建議,在推動國際化、自由化同時,也應協助發揮在地型經濟活動特質,科技研發經費也應與地方政府配合,支援在地型產業活動,科技大學也應協助在地型產業,以降低青年及地方產業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