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8850

走路也有心理學…大師看穿都市設計背後的人性

#交通 #人的城市 #揚蓋爾 #Jan #Gehl #人行道 #天橋 #地下道 #都市設計

好房網News/整理報導

全世界正在提倡多走路的慢活哲學,那你知道步行背後其實隱藏著一些感官上的心理學嗎,人們會很自然的避開不舒適的行走環境,其中丹麥建築大師揚蓋爾(Jan Gehl)在其著作《人的城市》提出許多科學觀點,從人的需求來觀察道路的品質,看穿都市設計背後,我們都無法避免的人性。
 
坡道讓行人維持著舒適的行走節奏。(圖/台北市政府)
坡道讓行人維持著舒適的行走節奏。(圖/台北市政府)
 
一、截彎取直
 
除了關燈救地球的節能觀念,人體運作本身其實就有高度的「節能」意識,特別是要節省行走時自身所需的體力,人們會選擇感覺最自然的路徑、避開彎道、阻礙、樓梯、台階,且偏好直線行進。當行人見到路上的障礙,他們會想辦法另闢一條最短路徑。我們可以從印在雪地的腳印和在草地上壓出的小徑,清楚的看見人們對直線步行的喜好,直接走向目的地是再自然不過的,而那些充滿直角的廣場公園設計,這些直角雖然看起來整齊合宜,但可以發現,角落、草坪都踩踏著來自各個方向的腳印。
 
二、坡道比階梯好
 
上下階梯需要耗費更多肌力,且在過程中,走路的節奏必須轉換成登階的節奏,如果行人可在坡道或階梯兩者中擇一,很明顯的他們偏愛坡道。如果高度差可透過小幅度墊高或降低地勢或使用坡道來彌平,行走的節奏便可維持,孩童、行動不便者和來往的行人也可在不受打斷的情況下完成步行。要達成鼓勵人們盡量走路的都市願景,就是要盡可能避免樓梯和台階這些障礙物,舒適的設計變得非常重要,視覺上的趣味和心理學也要有策略地運用。
 
三、沒人喜歡地下道跟天橋
 
在那段車輛入侵城市的時期,道路工程著重在增加道路容量和防止行人意外,車量分流和引導行人使用天橋或地下道為以上兩大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也意味著要求行人使用路口兩側的階梯,規劃者很快地就體會到人行天橋和地下道極度不受歡迎,只有在道路兩側築起高圍籬、行人別無選擇時才會使用。而且這仍無法解決手推車、輪椅和自行車的問題。人行地下道系統另外還有有黑暗和潮濕這兩項缺點,且行人因為視野受限而缺乏安全感。簡而言之,這些造價不斐的地下道和天橋與舒適步行的基本條件完全衝突。
 
走天橋對行人來說是不得已時才做的選擇。(維基/作者:Rico Shen
走天橋對行人來說是不得已時才做的選擇。(維基/作者Rico Shen)
 
四、不是只有車子才需要「路平專案」
 
路面與鋪面品質越來越重要,因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年長者、行動不便者、更多的行人與想帶孩子進到城市的人們,為了使輪椅、手推車、孩童、年長者和穿高跟鞋的女性得以在相對舒適的環境移動,比方說在凹凸不平的鵝卵石鋪面上,加上平整的花崗岩片,免的高跟鞋或是輪子不便通過,又或是聰明的使用防滑措施及動線設計,讓道路達到服務行人的效果。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