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倪浩倫/台北報導
國際間已證實「糞菌叢植入術」可治療嚴重腹瀉腸道疾病,但國內迄今尚未開放,衛福部表示,會要求相關學會及專家針對治療「頑固、反覆性的艱難梭菌」,討論出共識準則或醫學指引,若經醫審會通過,屆時會以新醫療技術,並以不需要人體試驗的「特管辦法」納管,最快今年6月公告實施。
「糞菌叢植入術」將健康人的新鮮糞便稍做處理後,立刻灌進患者腸道內,以「艱難梭菌」為例,治癒率超過9成。(長庚醫院提供)
糞菌叢植入術小檔案。圖/中時電子報
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微菌聯盟等多個醫界團體,昨於衛福部進行糞菌叢植入術的共識會議。
法規慢半拍 無所適從
前衛福部長、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表示,糞菌叢植入術經多國證實,能有效治療包括艱難梭菌在內等腸道疾病,但因法規問題,國內尚未開放,也不確定政府未來會以「新藥」還是「新醫療技術」納管,擔心出現「法規跟不上醫療技術進步」的情形,讓醫界無所適從。
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陳慧芳說,糞菌叢植入術已證實對某些疾病的病人有很好的效果,若以「新藥」納管,易限制其發展,現階段傾向以「新醫療技術」管理。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則表示,對於用糞菌叢植入術治療「頑固、反覆性的艱難梭菌」,會要求相關學會及專家討論,並提供具體實施建議,屆時應會以新醫療技術,並以不需要人體試驗的「特管辦法」納管,若經衛福部醫審會討論通過,最快4月便可預告,並於預告60天後、也就是6月時公告上路。
國外多成功治療案例
石崇良補充,糞菌叢植入術有分新鮮植入(取出6小時內植入)、冷凍植入(取出後於攝氏零下80度保存超過6小時)兩種方式,若採用後者,由於需要相關的保存器材和環境,可能會再討論「是否只有教學醫院等級以上的醫院才能進行」,而操作的醫事人員資格,也是醫界要討論重點之一。石崇良強調,除了「頑固、反覆性的艱難梭菌」外,若是用糞菌叢植入術來治療失智、糖尿病等非腸道疾病者,則需要通過人體試驗,證實療效和安全性後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