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6日公布4月物價統計,4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15.07%,創6個月以來新高,其中進口物價指數受到新台幣對美元匯價,較去年同月貶值3.09%影響,以新台幣計價年增大漲18.66%,為1980年11月以來新高。主計總處表示,廠商進口後再賣出,都是以新台幣計價,新台幣貶值確實會影響到輸入性通膨。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因石油及煤製品、基本金屬、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以及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與藥品等價格上漲,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來到12.99%。
4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直追去年10月水準。曹志弘指出,國產內銷物價指數年增12.26%,主因基本金屬、石油及煤製品,以及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與藥品等價格上漲所致。
進口物價指數中,以美元計價年增14.99%,因礦產品漲幅較大,再加上基本金屬及其製品,與化學或有關工業產品等價格推升所致,但若考慮到匯率變動因素,以新台幣計價年增大漲18.66%;出口物價指數則是因為礦產品漲幅較大,加上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化學或有關工業產品,與機器、電機、電視影像及聲音記錄機等設備價格上漲,以美元計價年增10.42%、以新台幣計價則年增13.94%。
新台幣持續探低,兌美元匯率一度創下近2年新低。曹志弘表示,4月進口物價指數中,以美元計價的漲幅縮小,但因為新台幣貶值,反而讓以新台幣計價的漲幅擴增,「國內廠商的進貨成本最後賣給民眾,廠商都是以新台幣計價,所以新台幣貶值當然會影響到輸入型通膨,使國內進貨廠商成本是增加的。」
面對美國聯準會(Fed)接連升息的做法,是否更要擔心輸入性通膨?曹志弘解釋,為了抑制通膨、各國均採取一些措施,而國內原物料多仰賴進口國際農工原物料為多數,確實新台幣貶值,廠商成本就會就會比較高、進口成本增加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