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即時報導
因應老年人口快速成長,失能人口增加,長期照顧有迫切需求,財政部架構推動平台結合衛生福利部、基隆市政府共同推動「基隆市長照福利服務園區促參案」,啟動我國第一個長照BOT案,預計可設置600床長照床位,民間投資金額約16億元,預計明(2020)年3月公告招標。
財政部促參司今天舉辦「基隆市長照福利服務園區促參案」說明會,促參司指出,基隆長照福利服務園區已列入今年重點案源,預計在6月14日對有意願的企業或投資人做二次說明,將設定兼顧公共利益及投資吸引力的招商條件。
台灣首件長照BOT明年3月招標。(示意圖/好房網資料中心)
財政部表示,基隆市長照福利服務園區促參案,位於基隆市安樂區,面積3.76公頃,初步評估可提供600床長照床位,採複合式照顧模式,具長照、安養、護理及學習教育培訓等多元機能,民間投資金額約16億。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強調,未來希望能優先發展只租不賣銀髮住宅,期採分期、分區BOT及OT興建移轉,形成適合高齡者的生態性聚落。
面對高齡化時代,我國自2017年1月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並訂立「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及施行細則,完備整體長照產業,開放內資企業、外資法人投資長照,並依據投資持份比例訂定控制權、分潤權及退場權。
金管會也研擬降低不動產投資應符合之收益率標準2.345%,引導保險業資金投入興建各大長照BOT示範區。
KPMG安侯企業管理公司協理林文棟建議,本次促參BOT案可採納兩種商業模式,第一是由長照社團法人與政府簽訂BOT與地上權合約,而保險業可直接投資長照社團法人,並與其分潤。第二是保險業者合作設立專案公司作為窗口、與政府簽約,並委託長照社團法人代為經營,保險業者再按照出資比例拆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