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鄭朝陽/綜合報導
博客來女清潔工突遭解僱,輿論炸鍋,大家氣的是大企業「欺負」不識字的清潔工,讓她簽下撇清僱傭關係「承攬契約」,廿年的年資瞬間歸零,落得生活不保的境地。這起事件暴露企業規避用人成本的巧門,但與企業慘賠的形象相比,女清潔工的勞健保與退休金損失只是九牛一毛。
進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時代,「永續」正改寫企業營運與風險管理的法則,國際除了重視企業獲利不能建立在汙染環境的基礎上,也更強調企業應提升勞動人權,對建立有利員工福祉的勞動環境與條件責無旁貸。相對的,忽略氣候變遷、汙染管理、勞動人權,就成了企業的新興風險,一不小心就可能擊沉一艘企業大船。
兩年前,印度的台灣電子廠發生工人暴動,這家為蘋果電腦代工的台廠,被控未落實工時管理流程、延遲支付部分工人薪資,違反蘋果的「供應商行為準則」,被蘋果暫停業務合作。另有供應商違法使用學生工,也遭蘋果暫停合作,並展開調查。
換言之,無法符合企業永續目標的供應商,會被供應鏈上游除名,斷絕生意往來。企業在募集資金的過程中,銀行等投資機構也開始將ESG指標納入投資評估的決策中,確保在新興風險的衝擊下不踩雷,甚至保持長期獲利。
不少企業已證明,落實ESG的程度與EPS(每股盈餘)成正比。可惜,這股洶湧的國際浪潮,還未能讓國內多數企業深刻體認其重要性與急迫性,在公司治理上,加速讓ESG變成企業的DNA,反而固守追求EPS的傳統觀念,以致有博客來女清潔工事件,雇主想方設法苛扣勞工應有的福祉,視企業社會責任於無物。
女清潔工遭解僱只是勞動權益崩壞的冰山一角,政府帶頭聘用派遣人力取代正職公務員,讓企業有樣學樣,外送員、清潔工等容易遭遇僱傭關係糾紛的業態,也不見中央和地方勞政機關主動稽查勞動契約,政府能做事卻不作為,蔡總統說的「勞工是民進黨心中最軟的一塊」,還是最好欺負的一塊?人民自有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