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雅筑、胡宥心/台北報導
占領議場學生昨天傍晚六時開始陸續撤出議場,行動總指揮林飛帆離場前表示,離開議場需要莫大勇氣,但「我們懷抱理想而來,承擔責任而去」,強調離開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另一名總指揮陳為廷在離開前率先發言,指廿四天前為對抗國家、對抗體制的黑暗面來到這裡,現在帶著傷、帶著理想準備離開。他感性表示,十年或廿年後回想起這一切,會記得那一夜衝進立法院後,數萬公民跟著響應,諸多NGO團體加入工作團隊,包括議場周遭、台灣各地甚至海外民眾,許多人關注並參與這場運動。
陳為廷一一點名守門、糾察、醫療團及律師團隊,表示這場運動靠著眾人的力量完成,雖然他們往往不被看見,意見也很難傳達到決策核心,但仍投入協助。他表示,這場運動不僅屬於學生,也屬於「每一個默默關注的公民」。
他表示,衝入行政院那晚,人民面對赤裸裸的國家暴力,那場戰役讓社會清楚看見「人民有多憤怒,國家有多專制」,讓五十萬人選擇在三月卅日走上街頭表態,全世界有幾十個城市響應。
他表示,這五十萬人各自回歸日常生活後,他們認知到運動不侷限於街道上,而應從生活中展開,因此出現了「民主黑潮學生聯盟」,以實際行動向國民黨立委施壓,而人民在議場外實質審議兩岸服貿協議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林飛帆說,退出國會、離開議場是艱難決定,需要極大勇氣,但此舉不代表棄守或退卻,相反地,離開國會後面對的期待、責任與壓力絕不亞於持續堅守。
林飛帆主張,從政府到國會都應屬於人民、由人民來領導。離開立法院之後,他們將「轉守為攻、深入草根」,除持續監督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法制化、持續關注兩岸服務貿易審議,持續推動公民憲政會議等三條戰線外,也將展開全島巡迴及組織串連。
他說,若執政黨撕毀承諾,將發起再一次、更廣泛的抗爭。占領國會只是前言,下一章將在社會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