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鍾維軒/台北報導
北市動保處16日赴北市議會財建委員會進行「動物之家新建工程後續興建計畫」專案報告。有議員質疑,動保處報告的新方案,將去年通過的5.8億預算、設計3000多坪面積的建物,改為1800多坪,收容數量縮減挪至中繼動物之家,在不確定能否成為永久建物下的規劃,恐影響動物福利,批評新規劃「面目全非」。動保處回應,原址縮減是地下室與貓舍,光是地下室就少了1121坪,若刪掉預算科目,恐至少再延宕2年。
市長柯文哲日前確認動物之家原址興建及中繼臨時建物改變為永久建物方案,動保處長宋念潔報告時表示,中繼評估改建為貓認養中心與老年犬安養中心,原址收容犬、中繼收容貓,預計明年6月30日議會通過調整預算。產發局長林崇傑表示,少掉的空間無涉犬貓福利,詳細規畫設計確定後再追加減預算,但經費仍在評估,不會超過5.8億,中繼轉永久也不會超過3000萬。
議員簡舒培表示,當初通過預算的附帶決議就是不得減項發包,去年設計3466坪,如今新的規劃面積變少僅剩1800坪,收容空間太小反倒成牢房,「要如何不影響動物權益?」。在營建成本逐年上升的情況下,不可能以原始的5.8億預算經費滿足動物福利。
議員楊靜宇說,原址要蓋1800坪、用50年,萬一中繼動物之家無法成為永久建物,必須拆除,貓區就沒有地方可以住,雖然同意原價在原址蓋1800坪,但犬貓要怎麼在那麼狹小的地方生活?乾脆把預算砍到0元。
議員苗博雅指出,除了原址興建值得稱讚外,新的方案簡直「面目全非」,砍了超過40%以上的面積,卻又說不影響動物福利,若1800坪就能達到完整的功能,難道之前編列預算是在欺騙議會嗎?原方案都不見得能夠完整收容,更何況把面積縮減。
苗博雅也說,市議會審查通過的5.8億,現在要改變動物之家的興建方案,就必須要由市長報告才能變更,結果都走程序就想變更,完全不尊重議會審查,如果沒辦法在一定時間內提出新方案,讓市長報告並讓議會通過,就應該要依照原方案執行,「議會通過預算並不是開空白支票」。
議員潘懷宗則認為,可以保留1000預算同意該預算科目,第二輪審查時可以做附帶決議、金額變更或直接刪除。議員李慶元說可以釜底抽薪,刪掉所有經費一切重來,若現址的規劃空間真的不足,乾脆換址。
會議主席楊靜宇最後裁示,下次審預算時要附帶決議,金額變更或刪除再進行處置。宋念潔會後受訪時表示,原址縮減是地下室與貓舍,光是地下室就少了1121坪,若刪掉預算科目,恐至少再延宕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