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
台中市推動「高齡友善城市」, 65歲以上長者每月有免費搭公車福利,但有候車亭或座椅的公車站竟不到1成,有些老人家「等到腳麻、曬到頭暈」,只好坐在人行道上抱怨連連;副議長張清照提案建議交通局寬列預算,增設候車亭或座椅。市府表示將列入評估。
清水區下湳里長李王玉蘭說,以清水中山路為例,數十個公車站,沒有任何候車亭或座椅,很多長者在烈日下站到腳麻,只好坐在人行道上苦等公車,有時上車動作慢,還會遭司機白眼。
住在下湳里的易姓民眾年紀不大,但右腳開刀4次,公車站沒椅子坐,只好在人行道席地而坐,她抱怨說:「有些人行道停滿機車,被迫站在馬路上等公車,等公車痛苦又危險!」
張清照指出,根據交通局統計,全市約5500個公車站,候車亭約400個,比例竟不到一成,座椅更不到100處,市府設候車亭及座椅的預算,每年僅約400萬元少得可憐,高喊「高齡友善城市」淪為口號。
為照顧公車族,張清照提案建議市府寬列預算,並以偏鄉地區為設置重點,因公車站的候車亭及座椅大多集中在原台中市,原台中縣較少,偏鄉有很多長者搭公車,但公車班次少,候車時間長,市府如果礙於經費或條件無法設候車亭,至少也要設座椅。
台中市交通局表示,根據內政部規定,人行道寬2.5公尺以上才可設置候車亭,有些人行道不符合規定;至於設座椅無明確規定,一般都設在人行道上,但有些道路沒有人行道,站牌設在馬路上,就不適合設置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