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文琪、曹正芬/台北報導
我國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高速公路和各大風景區都可看到一輛輛載著陸客的遊覽車,往來奔馳,加上國內旅遊人潮,為各觀光業者帶來極大的收益,但在創造觀光收益過程中,卻也因為遊覽車管理不當,發生多起交通意外,造成人員傷亡。
陸客團在台灣發生火燒車意外。(翻攝自爆料公社)
昨(19)日中午,發生陸客團遊覽車在機場聯絡道自撞護欄,造成26人死亡。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08年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之後陸續發生多起事故,包括2013年遊覽車在台東撞民宅、去年復興航空空難班機上兩陸客團、昨天下午遼寧省陸客團國道自撞護欄,共發生11起「重大」陸客交通事故,包含這起事故共造成83死159人傷。
有網友發現,近年台灣許多出包遊覽車都是載著陸客,比起南來北往的客運,陸客團的比例應相對較少,出事率反而較高。網友疑惑,台灣遊覽車前科這麼多,陸客為何還敢來?
事實上,在2012年12月9日,一輛中型巴士行駛於新竹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聯絡道9公里處,在會車時因變檔換位,車輛熄火,駕駛沒有馬上拉起手煞車,結果巴士倒退墜落300公尺深的山谷,造成13死、十傷的重大意外。昨天發生的火燒車事故,更引發各界高度關切。
交通部常務次長吳盟分說,依照過去大客車肇事紀錄分析,肇事原因有70%是人為因素(如不當駕駛或疲勞駕駛),20%是車輛問題(如電路、爆胎等),10%則是其他因素(如天候等),大客車的安全與業者管理、駕駛人安全訓練、車輛保養維護、道路安全等都有關係。
不准趕行程 嚴懲疲勞駕駛
吳盟分解釋,現在陸客愈來愈多,很多旅遊團是八天七夜行程,為了趕行程,很多駕駛一早就出門,到深夜才休息,疲勞駕駛一定會出事,經公路總局與交通部觀光局討論後,2012年9月規定遊覽車一天的行程不得超過250公里,違者將予處罰。
他表示,在公司部分,要求給予合理的工時,駕駛有無進行教育訓練,車輛是否有依規定保養、檢修;在駕駛員部分,要求不得疲勞駕駛,也不要連夜趕車,並抽檢車上的行車紀錄器,看駕駛有無超速。
公路總局官員分析,阿里山等山區道路有部分路段坡度較陡,有遊覽車為了趕行程超速行駛,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公路總局除了與警方一起進行聯合路檢外,也規劃推動「駕駛工作日誌」和衛星掌握路程,根據事故分析進行考評,嚴重者吊銷營業執照。
另外,公路總局也公布不適宜行駛大客車的道路,禁止大客車通行,遊覽車和大客車(如客運業)業者的肇事資料也上網公布,讓消費者在搭乘前可以上網查詢。
制度化管理 強化保修體系
除了加強執行面、改善人為的因素之外,產業界也希望政府對於大客車保養維修制度,能有制度化的做法,從根本尋求改善。以現行保養制度來說,規模較大的客運業多半自設保養廠,但也有遊覽車委託外部保養廠,且各公司保養制度不一,保養廠無專責機構權管,也沒有規範保養廠的分級與各級所需的機具設備。
人的部分,現行的汽車技工和技術士所檢定的車種多半是小型車,難以適任執行運輸業車輛修護的工作;對於保養廠技工人數與車輛維護能量比例也沒有明確規範,使得保養廠聘用合格技師人數比例偏低。
交通部公路總局數年前曾委由鼎漢國際工程研究如何提高大客車安全品質,官員、學界、遊覽車聯合會和公會等代表,代檢協會、修理公會、車廠等,對於改善對策有達成共識。
在保養制度標準化的部分,相關人士希望制定各級定期保養流程及項目,包括建立一、二、三級保養參考紀錄表;保養執行落實與查核的部分,並建立保養責任制,也就是說肇事追究簽證技工或駕駛員要負起相關責任,確保落實執行。
至於技工管理與培訓的部分,保養維修廠的技工必須取得技工執照,才能執行,比方技工考證增加大客車檢定項目,現職技工回訓與檢定;人力部分,也希望主管機關規範合理的技工與車輛數比。
此外,多數相關人士希望參考日本保檢合一制度:將營業大客車保養維修納入強制性作業,配合車輛定期檢驗,建立保檢合一的制度。
對此,北科大車輛系副教授林百福之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政府應對負責人員如大客車安全品質認證和檢驗人員等,制定資格條件審查以及明確公平的賞罰等,才能消除人為問題。
訂法律責任 誰檢修誰負責
警察大學教授郭守穗也認同維修檢驗的簽署人員要有法律責任,他表示,目前技工執照考試項目偏向於小客車,政府應在大客車上給予更多的重視,汽車修護士必須要有車用專業證照,取得大客車的專業保養資格,才能維修大客車。
「車輛進廠保養本來就是業者應該做的事情,但有些業者偷雞,沒有依規定進廠保養。」吳盟分表示,為確保行車安全,保障旅客權益,公路總局規劃車輛檢驗時,都得出示合格保養廠提供的車輛保養紀錄,否則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