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News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籌劃半年的「村落美學計畫」,突破過去以社區組織為主體的社造模式,改以「生活美學達人」為中心發展生活沙龍的方式,推展相關計畫。
村落美學計畫啟動,要把生活之美散播在蘭陽平原上。〔圖/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村落美學計畫」試辦第一年,選擇員山台灣碗盤博物館、宜蘭松園小屋、礁溪湯園、羅東蘭地空間書庫、冬山菊水堂工作室、南方澳三剛鐵工廠文物館及頭城和平街屋等七個各具特色的空間作為美學據點,就如同社區的沙龍空間,由7位生活美學策展人,策劃25場次生活藝文沙龍系列活動,與大家細細品味生活之美。
宜蘭縣文化局指出,7位生活美學策展人就像蒲公英般,向外散播分享生活美學經驗,在村落盪漾更多據點,讓美感在有形與無形中擴散開來,形塑生活美學聚落,並串接成美學家族,一起向外擴散村落美學。
又指出,在現代社會結構改變的情況下,具有特色的空間儼然成為人與人之間聯繫感情的重要據點,是彼此關懷、分享、學習及交流的重要場域。25場次的生活美學活動內容含括:綠色生態、在地文化、空間布置、音樂藝術、視覺藝術及有機生活等,如玩二手舊料、台灣傳統美食雅集-我的十二碗菜歌、漁港音樂會、可食的風景、亭仔腳音樂會、吟河洛詩及女性藝術展等。
文化局長林秋芳表示,傳統農村社會生活空間隨著現代化的腳步逐漸改變,水田上獨棟農舍或鄉鎮集合式住宅越來越多,人與人的關係也從傳統節慶禮俗活動中的相互〝放伴〞轉變得較為疏離!過去廟口看戲文化,北管子弟戲、歌仔班輪番上演賞金不斷,這個傳統村落中充滿人情味的生活風貌,正面臨消失的危機。為找回消失的優質傳統生活,並與時俱進結合現代新的生活方式,文化局嚐試推出過去社造基礎下,所展開的「村落美學」運動。
林秋芳指出,生活上具有專業與獨到之處的「生活大師」,如蘇國治、莊伯和、張瓊慧、程文宗等知名老師也將受邀,並以「生活大師移動講堂」方式,傳授生活的美感經驗。除了食、衣、住、行面向的生活美學外,最能引人注目的社區空間改造,將進行「空間微整型」,盼能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