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繡鳳/綜合報導
總太建設副總翁毓羚是藝術出身,卻帶領新案「拾光」團隊獲得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的殊榮,印證了丟掉專業包袱、跳脫框架思考的回歸哲學。
曾經是美術老師的翁毓羚認為在高師大美術系的學習過程,讓她在建築業有著和常人不同的思考模式。她說,藝術本身就是架構在一個不斷突破、推翻的過程。高師大美術系的養成造就她不怕權威、不安於既有規範的本質,更培養出一切回歸原點的思考模式。
她說,大部分的建築業不會在大廳裡種樹,可是「拾光」個案卻一反常態,將角地退縮出來的綠景廣場延伸入室,以Inner Garden室內花園的概念打造光影綠意滿盈的大廳。
翁毓羚說,小時候的生活環境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在樹下聚集,下棋、喝茶,大樹下的生命記憶,是群體生活與情感凝聚的重要象徵,這樣珍貴無價的時空與生活經驗,她希望在「拾光」個案重現。在理性陽剛的建築專業裡,審委評語中寫道:「拾光」結合動人的人文感性與科技、傳遞真善美的力量與土地價值、豎立建築美學最高意境與建築核心精神。
字裡行間呈現出「拾光」個案的感性價值。執行品牌行銷,翁毓羚認為單靠說故事不能建立品牌,故事必須從品牌文化中展現自己的精彩。從美術老師跨界建築、從行銷包裝到專案負責人,翁毓羚點出目前行銷企畫最常見的通病。
「拾光」先後邀請4位建築師討論、規畫設計圖退稿、修改超過20次,翁毓羚說,她希望「建築會唱歌」,在創作追尋的過程中,好在團隊相挺,也共同參與了這一場集體創作,才能孕育出「拾光」的故事。
以空間規畫來說,她了解上班族工作壓力需要釋放,因此「拾光」建築團隊寧可捨棄一戶的銷售空間,規畫成閱讀咖啡廳,讓住戶享有與自己獨處的時空,而特殊造型的圓弧錯層陽台更提供住戶紓壓空間。
翁毓羚說,在國家卓越建設簡報發表會場,大家用的是一樣的語彙,而「拾光」卻只想分享自己的聲音。因此她認為,不需要模仿別人怎麼做,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丟掉包袱、跳脫框架來詮釋作品的內涵,若有人因而感動,才是對「拾光」團隊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