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偉良
該租屋還是買房?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糾結人心,讓不同想法的人為此爭論不休。
租屋vs.買房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房產的銷售市場和租賃市場的供應是此起彼落的,如果租賃市場的需求增多,就會造成租金上漲,銷售市場的部分房產自然而然就會流向租賃市場,隨著流到租賃市場的供給增加後,租金又會下跌,然後部分房產會再流向銷售市場,它們會在一定時間實現動態平衡。
在少了炒作之後 該租屋還是買房?(示意圖/好房網News資料照)
其次,再來談談租賃市場的特徵,大城市的租賃市場是最能反映住房市場的供需情況和價格承受能力的。租金,一向都沒有房價那麼具有彈性,為什麼?租金反映的是城市住房供需、薪資水準、消費能力的平衡。絕大部分租戶對於租金價格是很敏感的,因為城市平均薪資擺在那裡,租金過高,租房的人負擔不起,就會往租金低的地區遷移。以台灣不到5萬的平均月薪,平均租金能到多高,怎麼漲?所以說城市的租金基本上是由窮人決定的。縱觀這個時代,房租上漲正常,但也只能跑平薪資上漲的速度。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台灣各地區的房價差異那麼大,而房租差異卻相對很小。
毋庸置疑,房價是經濟的晴雨表。房價上漲的邏輯是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而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最核心支撐因素是人口(決定需求數量)和買得起房有錢人的買房意圖。房價的上漲是經濟持續好轉的結果,在經過一連串的買賣和一段時期後,房價的行情於焉形成。
房價的高低原本就沒有標準,很難用多少年的收入可以買一間房子來界定,因為房價是由買得起房子的人來決定的,而房價-收入比的分母是所有人的平均收入,所以當很多買得起房子的非台北市民都跑到台北市來買房,而使台北市購房的需求變大時,房價自然會漲上去,房價收入比就上去了。所以,房價基本上還是依據市場的供需關係來決定,只是這個需求是有效需求,也就是買得起房子的那一批人的需求。
在每一個特定的時期,房價都有一個特定的價位,也就是說,有需求才會有供給,有買的就會有賣的,能賣出去就會有人去蓋,賣得太快、太好,商人就會提升價格,賣不動就需要調降價格,以減少積壓。這是市場機制,透過價格撮合了買得起房和願意賣房的買賣雙方。
因為投機和投資的介人,加劇部分地區的房價高漲,在政府打炒房政策的壓抑下,日後房住不炒漸成主流,在炒房退出之後,房價逐漸演變成由住房的剛需和改善性需求所決定。
總之,如果沒有很強的外部環境作用的話,房價、租金及市場要求回報水準將會緩慢達成平衡。這在先進國家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模式。
別信那些有錢人都愛租房的說法,買房才是普通人最容易操作的致富工具
理財有很多方式,其中買房和買股票要算當中最普遍的而兩種方式,你可以買房投資,也可以賣房炒股,但炒股輸多贏少,投資房子一定是五花八門的投資理財工具中最穩健的。
所以筆者要奉勸讀者,千萬別相信「租房比買房好」這種笑話,替房東繳房貸是最愚蠢的做法。
買房的人不僅僅不用交房租,而且還可以擁有房子這項資產。租房子的人不管每月的房租多少,其實錢都是繳給別人的。而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有好的理財規劃,大部分人即使沒有買房子,也存不了多少錢。從這個角度來看,租房當然不如買房好,買了房好說歹說,起碼二、三十年繳清房貸之後,自己還有一筆資產。
房價由富人決定,房租由窮人決定 ,這是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在這樣的情形下,該租屋還是買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