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昨(10)日發布我國10月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815萬人,較上月增3.1萬人,若與去年同月比較,亦增加2.6萬人。10月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3,593元,月增0.4%,年增2.2%。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上述兩項勞動指標都呈現連續四個月穩定成長,顯見勞動市場已慢慢在改善,但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回顧5月國內疫情迅速升溫,對勞動市場衝擊又急又猛,5月我國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已較4月減5.2萬人,6月繼續月減9.3萬人,幅度再擴大,並創下歷年同期最大減幅。此外,5月工作天數較4月多二天,5月經常性薪資卻月減0.7%;6月工作天數和5月持平,6月經常性薪資卻月減0.5%,皆是反映疫情的衝擊。
陳惠欣指出,之後7~10月在受僱員工人數和經常性薪資部分,皆四個月連續呈現上升。7~10月受僱員工累計增加12.9萬人,但和4月本土疫情尚未爆發前相比,仍有2.1萬人的差距。
陳惠欣表示,在大家比較關注的住宿餐飲業10月是月增1.1萬人,較4月微幅差距3,000人。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則是月增5,000人,但和4月仍有1.6萬人的差距,因為該產業相關管制措施一直到9月才逐漸鬆綁。另外在美容美髮等其他服務業部分,則是月增2,000人,和4月相比還差3,000人。
在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部分,也是連續四個月上升。其中,海洋水運業83,973元、資訊服務業80,753元相對較高,而部分工時員工較多的教育輔助及其他教育業(主要為補習班)24,745元、家具製造業28,542元相對較低。
陳惠欣指出,由於10月初開始不用隔板,又加上振興五倍券上路,商業持續活絡,這對內需型產業在受僱員工人數和薪資回升上有顯著影響,接下來若還是能夠維持目前的二級警戒,預期上述兩項勞動指標仍會正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