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順德、林新輝/台北報導
內政部長李鴻源說,土地徵收是推動建設必要的手段,不可能廢除。但是,只要「長官」同意,他就能提出一套「土地正義」與「經濟開發」的土地徵收政策。
大埔抗議事件延燒,重創馬總統與江揆。李鴻源說,「我手上有五顆球,隨時在空中拋。」李鴻源雙手邊在空中比畫邊說,五顆球是:土地承載率、災害潛勢圖、公共設施保留地解編、防災型都更、審議過程的檢討。
李鴻源說,這五顆球要拋得漂亮、不會漏接落地,光靠內政部是辦不到;須要有行政院的支持,才推得動。
農民團體及學者批評地方政府土地徵收浮濫「圈地」。李鴻源說,有些地方政府的科學園區、工業區已經飽和,但還拚命地開發科學園區、工業區,這種作法,確實會讓人民覺得政府在「圈地」。
他說,要減少不必要的「圈地」,第一顆球就是「土地承載率」的總體檢。內政部計畫明年清查各縣市科學園區、工業區的開發的利用率,只要有閒置,內政部就會刷掉縣市政府新申請的科學園區或工業區開發案。
第二顆球災害潛勢圖。政府已經在清查哪些是易淹水區、土石流區、地層下陷區。將來這張災害潛圖做好,會提供給地方政府。政府手上有了這張圖,哪些用地可以開發,或不能開發,清清楚楚,政府不當徵收的情形就會降低。
第三球顆球,是公共設施保留地解編。李鴻源說,政府推動重大建設,去徵收人民土地,過去政府官員都用「做功德」的角度,規勸人民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個觀念雖然沒有錯,但現在是該調整的時候。
李鴻源說,政府必須從人民的財務規畫立場,去思考土地徵收。要讓被徵收的人生活無虞、有足夠的錢在其他地方買房、安身立命。要做到這點,政府手上就要有「籌碼」,換言之,政府手上要有錢,又有地,可以跟人民溝通、談判;公共設施保留地解編就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李鴻源表示,透過解編,政府手上有了土地,就有足夠的財政籌碼,提供較好的條件,給土地被徵收的人民。
另外,李鴻源說,包括防災型都更及審議過程的檢討的配套,土地徵收就能更趨近合情合理的安排。
李鴻源也呼籲立法院,要讓五顆球運作,一定要趕快通過「國土計畫法」。政府有了法源,就可以大膽去做,大幅改善土地徵收引起反彈的弊端。國家能建設,人民的土地正義也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