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團隊喊出「四年2萬戶、八年5萬戶」公宅目標,但四年半過去,第一任的四年內開工到完工的公宅僅447戶。即使放寬認定前市長郝龍斌任內開工、在柯任期內已完工和未完工及多元取得公宅的戶數,再加計作業中(決標、招標)等,最後恐只達「八年二萬戶」水準。
台北市房價高,近幾年公宅都成為市長競選重要議題,柯文哲選前強調照顧年輕人、落實居住正義,喊出「四年2萬戶、八年5萬戶」公宅目標,但進度不如預期、政策頻頻轉彎,先說「四年二萬戶是開工、非完工」,最後再改成「首任四年完工加上開工共1.2萬戶」。
柯文哲公宅政策落後。(經濟日報)
檢視柯文哲團隊實際執行結果,第一任期開工到完工的公宅447戶,但若分別加上前市長郝龍斌任內開工、柯任內完工的戶數、柯任內已開工、尚未完工的戶數、多元取得(包租代管、都更分回、土地變更及容積獎勵捐贈)已完成的公宅,總計11,667戶,公宅政策「四年1.2萬戶」或「四年二萬戶」目標全破功。
柯文哲連任後,公宅政策又變調。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表示,柯文哲第二任期拋出空屋多「不用再蓋」的說法,等於瞬間減速,政策「大踩煞車」。
對比郝龍斌市府團隊喊出八年任期中程目標4,808戶來看,截至2014年8月底出租公宅加上開發公營住宅戶數達9,766戶,雖然公宅數量不如柯市府,但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