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台生
我們的眷村,初期每戶人家配住面積不到十坪,隨著時光荏苒家族延續,小孩新生長大,居住環境狹小簡陋窘迫不堪,各家各戶開始絞盡腦汁擴增住房面積,從一樓而加蓋閣樓、從一間而展延邊間、從往前加房而向後圍院……
抗日聖戰開啟了中國歷史悲壯的一頁,漫天炮火,生靈塗炭。政府為保存續戰實力,屢次搬遷兵工廠;南京、重慶、漢口、株洲。後因國共分裂,大陸山河變色而再次奉令播遷寶島台灣。
一九四九年元月初,金陵兵工廠舉廠搭乘運輸艦於高雄港十三號碼頭登陸,臨時暫屯前鎮廠區鐵皮屋,待君毅里克難眷村趕建完成才分批入住。
當年建村時只盼是暫時棲身安住,待反攻號角一響,定當全民揮戈返回大陸。所以克難房屋是以木造為本,竹片混夾泥巴築牆和泥土地面,其簡陋可想而知。整個眷村占地極廣,容納近800戶的居民。
左鄰右舍合力相挺我們的眷村,初期每戶人家配住面積不到十坪,隨著時光荏苒家族延續,小孩新生長大,居住環境狹小簡陋窘迫不堪,各家各戶開始絞盡腦汁擴增住房面積,從一樓而加蓋閣樓、從一間而展延邊間、從往前加房而向後圍院;有事左鄰右舍合力相挺,通體一家親。
全村共用一個超大型公用水塔、三個消防水池,三座公共廁所、兩間熱水供應站、一個公眾表演大舞台、一座籃球場、及一間簡陋醫務所和發補給品的米庫。整個眷村共二十四棟房舍,每棟為一鄰,每隔六至十家設一個自來水龍頭供村民使用;凡淘米洗菜洗衣盥洗等大小清潔事都在此地解決。
每日打從太陽未出,最熱鬧莫過公廁的使用,任何大小民眾都得有耐性、有強忍的功夫。下午四點許,公眾熱水供應站又是一絕,大桶小桶都得依序排隊等提熱水,否則又得回家洗戰鬥澡。
醫務所極其陽春,當時好幾千人口的偌大眷村,遇有婦女生產全由助產士查媽媽一手包辦,迎新報喜,功德無量。成師傅家傳絕活,專治扭筋挫骨,跌打損傷,其妙手回春的好口碑遠近馳名。
孩提時代的玩樂很單純,踢毽子、打陀螺、跳繩、大操場草坪騎馬打仗、抓蜻蜓、捉蟋蟀、陰溝撈大肚魚,防空壕裡躲貓貓、丟石子戰;復興木廠旁邊運河裡佈滿碩大的進口待加工原木,男孩們競相在浮木上跳躍追逐;早年河渠裡沒有工業污染物,常可見到魚蝦及大批潔白漂亮的水母漂浮悠游水面;還有五巷的大榕樹,樹上樹下都是我們玩耍的地方;精靈的眷村小蘿蔔頭,誰未曾在大樹上藤來盪去的可算是異類。其他諸如打彈珠子、玩風箏紙牌、爭看四郎與真平漫畫書等等,都是陪我們度過了愉快的童年遊戲。
不鎖門 互挪油鹽
四○年代,國事艱困,財庫匱乏;軍餉微薄。為貼補有限的家用,另闢副業管道:為人幫傭、洗衫縫補、巧織女紅、削皮摘菜、調製滷味炸蘭花干、擺攤小販、賣燒餅油條麻花?子、李小二豆腐腦、王老爹蒸兒糕等等;眷村招數不勝枚舉。
猶記得鄰居侯媽媽每日下午批來數十公斤的黃豆芽或毛豆莢,吃完晚餐全家圍坐一桌,雙手齊下摘豆芽根及剝豆夾皮;在不知不覺中既添增家計又豐富家趣,和樂融融。話說在那個純樸窮困的年代,家家戶戶是不鎖門的;鄰里間都可以相互串串門子或是挪點油鹽飯菜,四海一家親。
現在的孩子大概很難想像,那年頭我們的餐食:早上豬油拌飯,中晚餐常是醬油炒飯配神仙湯(豬油、醬油、蔥花)。經常的菜色最主要而又少不了的是醃蘿蔔乾及泡菜,以及由隔壁鋁廠挖來的廢紅土所醃製的鹹鴨蛋。
談到眷村娛樂,在那個沒有電視、收音機、電話機的時代;村民最大的盼望莫過於每月一至兩次的勞軍電影。以前的國語老片子,首輪戲院演完了就會拿到眷村來放露天電影。偶爾也有藝工隊的勞軍歌唱、平劇、豫劇和話劇表演等。
還有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看官您可相信早在五○年代,大名鼎鼎的美國歸主籃球隊也曾經造訪君毅里。因為我們擁有一座夜間可照明、四周有木製階梯座椅看台,美輪美奐的露天籃球場。
當年歸主與飛駝的精彩球賽瘋迷了整個眷村。當然我們也有一支由齊劍虹教練指導,擁有羅繼然等好手、實力堅強的正學男女籃球隊。更別說懂籃球、喜歡籃球也是全村男女老幼的共識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