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萬物齊漲,通膨陰霾持續籠罩,薪資成長也被高物價吃掉了!主計總處發布年前11月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3138元,年增百分之1.86,總薪資平均55819元,增加百分之2.95。但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則為41391元,年減百分之0.05,是2017年、近5年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代表民眾實質購買力下滑。
薪資和行業、職業、個人技能有關,整體來看,物價上漲幅度如超過薪資增幅,民眾的實質購買力將受到侵蝕,如果薪資增加的幅度超過物價漲幅,民眾的購買力仍將提升。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去年有7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突破百分之2通膨警戒線,全年平均漲幅百分之1.96,創下13年來新高紀錄。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去年前11月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年減百分之0.05,是受到物價影響,但由於廠商發放薪資方式在改變,還是要把實質總薪資合併起來一起看。由於出口暢旺、景氣有製造業支撐,陳惠欣表示,去年加薪狀況比往年表現好,前11月的實質總薪資年增百分之1.3,仍維持正成長。
此外,陳惠欣還指出,2021年前11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百分之1.86、總薪資年增百分之2.95,表現都比2020年好,其實2021年「整體薪資表現不錯」。
若就行業別觀察,受疫情影響,去年前11月各行業總薪資呈現兩樣情。製造業營運狀況佳,去年前11月總薪資較2020年同期增加百分之6.22,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增加百分之11.66、快遞業增加百分之10.55、不動產業增加百分之5.01、金融及保險業增加百分之4.23、營建工程業增加百分之4.13。
旅行及相關服務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則受疫情影響,分別年減百分之7.91、百分之5.15,頗為「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