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林于蘅╱即時報導
主計總處今(12)日公布2月薪資統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為41,187元,年增1.86%,終結連續14個月年增率突破2%;其中,計入物價的實質性經常性擺脫薪資倒退17年陰霾,主計總處表示,觀察近年的經常性薪資增幅已慢慢蓋過物價的漲勢,統計1至2月實質經常性薪資「進步」為不及15年前水準。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說明,經常性薪資從2017年12月至今年1月連續14個月增幅超過2%,主因為去年景氣好,因此廠商調薪積極,薪資成長顯著,但觀察廠商從去年初已開始調薪,因此對比去年同期基期較高的因素,也影響年增幅減緩,終止連續2%以上的漲勢。
主計總處表示,觀察近年的經常性薪資增幅已慢慢蓋過物價的漲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但若考量物價因素,實質性經常性薪資終於擺脫薪資倒退17年的陰霾,「進步」為不及15年前的水準;統計1至2月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0,673元,仍不及2004年平均40,796元的水準,薪資成長幅度仍趕不上物價攀升的速度。
主計總處表示,觀察近20年的實質性經常性薪資統計數據,2004年是個很高的門檻,但近年經常性薪資連續超過一年薪資突破2%,也逐漸蓋過物價的漲幅,因此從去年以來的薪資倒退17年,縮小至15年。
另外,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後,2月總薪資平均為54,693元,年減37.2%;主計總處說明,由於去年農曆春節在2月中旬,年終獎金多於2月發放,而今年提前在1月發放,同樣因為基期因素,使得2月總薪資比去年同期減少超過三成七。
主計總處說明,「薪資」指的是廠商支付員工的工作報酬,包括本薪、按月津貼等俗稱月薪的經常性薪資,以及年終獎金、年節獎金、紅利、績效獎金和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二者加計為總薪資,計入物價影響後的數據就是「實質」薪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