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巧璉/屏東縣報導
「想給故鄉更多不一樣的好東西」,從事文創的七年級生簡瑞鴻,每月提撥盈餘,把屏東市中山路的四樓私宅改為「HO覓藝術實驗研究所」藝文空間;年輕人在此交流想法,實踐在地夢想。
HO覓創辦人簡瑞鴻。(記者林巧璉/攝影)
「『HO覓』是閩南語『好東西』的意思。」簡瑞鴻表示,打造HO覓這處公共空間,讓許多人交流互動,也給旅客、在地年輕人停留屏東市的理由,「這個念頭已有六年。」
他從一間六坪大的小空間做起,卻慘遭挫敗,「失敗是累積能量的開始!」六年後,簡瑞鴻再度出發,打造HO覓這個孵夢的小天地。
HO覓雖然招牌寫著研究所,但這裡不選課、修學分。一樓是看展覽、聽講座的交流空間,二樓是公共書房,民眾可以隨興坐下看書,也可捐書讓更多人閱讀。三樓是表演空間,四樓供背包客房租用。
HO覓八月成立,兩個月來,倒立先生、「多背一公斤」公益旅遊活動發起人安豬、三輪車環島分享柴燒紅豆湯的慕紅豆老闆唐大可、「不老騎士」活動推手林依瑩、公益地圖計畫「交享樂」發起人王景弘等都排開滿檔邀約到HO覓演講,單場人數最多達五十人。
「我們很認同HO覓的理念。」唐大可說,屏東能有這個空間,讓群眾激盪想法、討論未來要做的事,非常可貴。
民眾到HO覓參加活動不需付費,認同者可在「支持接力箱」自由捐款,支持下一場活動。
簡瑞鴻最近在找認同該研究所的「研究生」,共同經營這空間,成就更多在地的公共價值,已有十人報名。他最常聽到報名者說:「這件事我一直都想做,但不知如何做起。」
屏東市民李妍燁表示,以前要看展覽、聽講座都要跑到高雄,屏東文藝活動多是政府舉辦,HO覓提供多變、多元的藝文活動,參加者能輕鬆對談,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