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3126

「拆房抓漏」修不好...竟變住戶提告!專家揭真實案例

#居家 #住保會 #滲漏水 #抓漏 #案例 #拆除 #爭議 #鄰居提告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要捉漏不簡單,水往低處流是經驗法則,多數人都會這樣想,雖是合理懷疑,卻未具有確切證據,實際上,水會自己找出路,創造路徑。住宅消保會分享最近滲漏水鑑定案,鄰居之間爭議越來越大,都是遇到工程行建議先拆除找漏水源處,其中還有人找來里長做公親要抓漏,結果都做了白工,不僅抓漏不成,鄰居互喊要提告,相約法院見。
 
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統計資料顯示,全台住宅平均屋齡32年,長年風吹日曬雨淋加上台灣還有地震因素,預估七成以上會有滲漏水問題,原因包括水路管線、水泥牆體裂縫等。老屋常見的滲漏水問題,不但壞了房價,也可能因為鄰居之間的滲漏水處理程序錯誤,從滲漏水修繕演變成鄰居間互告的情況。
 
住宅消保會分享滲漏水鑑定案,鄰居之間爭議越來越大,都是遇到工程行建議先拆除找漏水源處,結果都做白工,抓漏不成,鄰居互喊要提告,相約法院見。圖/住保會提供
住宅消保會分享滲漏水鑑定案,鄰居之間爭議越來越大,都是遇到工程行建議先拆除找漏水源處,結果都做白工,抓漏不成,鄰居互喊要提告,相約法院見。圖/住保會提供
 
吳翃毅分享兩個案例,求助住保會詢問鑑定事宜;案例一:五樓A住戶幾年前發現浴廁天花板出現滲漏水,六樓鄰居先雇工拆除浴室找漏水點修繕,A住戶也同意拆開浴廁天花板,配合施工,但沒多久,未封板的浴廁沿著牆面仍出現水痕,再次告知樓上鄰居,並自備熱像儀、水分儀等設備盯著看,濕度持續增加,滲漏水沒有改善,鄰居卻表明已盡修繕責任,A屋主無奈想提告。
 
案例二:一樓B住戶則是發現房間牆壁滲漏水嚴重,板材裝潢連同木地板早已被滲漏水泡爛,先通知二樓住戶,表明樓上滲漏水可能性高,二樓鄰居隨即更改浴廁給水管路走明管,但一樓房間依舊潮濕,住戶找來水電拆除房間裝潢,慎重其事找來里長做公親要捉漏,疑似發現漏水點,點名三樓及四樓鄰居要負責,三樓住戶表明,里長做公親抓漏不專業,不買單修繕費用;四樓鄰居則願意花錢動工給水重配管,排水也重配改明管,完工一個多月後,一樓房間牆面滲漏水仍未止住,B住戶快亂了套,不知損失修補該找哪一層樓的鄰居來賠償?
 
吳翃毅說,A、B屋主都是遇到滲漏水的情況,與鄰居爭議越來越大的主因,都是遇到工程行建議先拆除要找滲漏水源處,但卻都做了白工。要捉漏不簡單,水往低處流是經驗法則,多數人都會這樣想,雖是合理懷疑,卻未具有確切證據,實際上,水會自己找出路,創造路徑。
 
吳翃毅指出,給水、排水、浴室防水層破損,這幾個漏水點是水往低處流,但住保會也曾有過個案,大樓6樓住家出現滲漏水,鑑定結果,源頭卻來自15層樓住戶,原因是15樓管道間滲漏水沿著管壁往下流,沒往下一個樓層流,是因為大樓管道間的水管是垂直關係,每隔平均三米會有一個水管支撐架,剛好6樓的支撐架歪斜頃向管道間室內處,直接將水引流至6樓室內,造成住戶的天花板及木地板、還有電器設備等嚴重損害。
 
吳翃毅表示,滲漏水的源頭沒有阻斷,仍在建築物內的結構體竄流,建議找人捉漏,千萬別答應先拆除全室抓漏水點,就怕治漏沒成功,反而造成擴大滲漏水的糾紛爭議。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