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大部分人都照過X光,聽從放射師口令,幾秒鐘就能完成。但如果是視障、聽障朋友,或是語言不通的外籍人士,就不是那麼簡單,如果因為吸氣沒吸飽、擺位不正、頭髮造成假影,就得重拍,導致額外的輻射暴露。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因為鄰近工業區,長期服務不少外籍勞工,為了降低X光影項缺失率,在短短幾個月內設計出各項貼心的改善策略,將三成缺失率,成功降低至維持一成,放射診斷科團隊今也召開記者會,不藏私分享創意策略。
部立台北醫院放射診斷科創新服務降低影像缺失率。前排右起為放射科主任許昭禹、院長鄭舜平、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副執行長林三齊。後排右起為放射師王瑞雄、放射師呂孟珊、技術長陳來發、放射師鄭建成、放射師王雅君。圖/聯合報記者邱宜君攝
![部立台北醫院放射診斷科創新服務降低影像缺失率。前排右起為放射科主任許昭禹、院長鄭舜平、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副執行長林三齊。後排右起為放射師王瑞雄、放射師呂孟珊、技術長陳來發、放射師鄭建成、放射師王雅君。記者邱宜君/攝影](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c3MDUxMW5ld3M,/ec2600fda9093b18_1280x720.jpg)
部立台北醫院放射診斷科放射師呂孟珊表示,經過分析發現,導致影像缺失的前三名問題包括吸氣沒吸飽、擺位不正、假影,高達三成影像品質不好。部立台北醫院放射診斷科技術長陳來發表示,吸氣吸飽可以把肺部撐開,影像診斷價值最高。
部立台北醫院放射診斷科主任許昭禹表示,一般來說會希望影像的缺失率在15%以下,雖然醫院評鑑沒有相關的要求,但是醫療團隊仍希望自我要求。
找到問題之後,放射診斷科團隊著手設計對策,包括透過多國語言告示牌、語音播放、觸覺震動與按鈕雙向回饋輔助器等,成功將吸氣沒吸飽的比率減少一半以上。至於擺位不正及假影,則透過使用輔助墊、加強查核擺位、使用開襟式病人袍等方式,影像品質也獲得顯著的改善。
部立台北醫院放射診斷科放射師王雅君表示,應用上述策略之後,影像缺失率從31%降低到12%,並且穩定維持。部立台北醫院放射診斷科放射師鄭建成表示,整個過程大約花了幾個月時間,希望這些方法能夠提供其他醫院參考,一起精進放射診斷醫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