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台中一對牧師夫婦平日注重養生,40年來多以機車代步、從未戴口罩,卻先後在去年定期健檢中檢出罹患肺腺癌早期,所幸術後狀況良好。胸腔科醫師表示,導致罹患肺腺癌的因素多樣,如油煙、家族病史、基因突變等,若以長期不戴口罩就會罹癌恐過於武斷,應只是偶發個案。
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肺腺癌在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如咳嗽、喘、胸痛等症狀都是較後期才會出現;而在可能的危險因子方面,抽菸、二手菸、廚房油煙、空氣汙染、職業暴露、遺傳等都是因子。
醫師表示,罹患肺腺癌的因素多樣,但由於空氣品質逐年惡化,通勤族、機車族在室外記得佩戴口罩。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過,空汙的確是致肺腺癌人數增加因素之一。周百謙說,台灣中南部地區因工廠林立,多為石化工業等重工業,空氣品質逐年惡化。而日前也有學者研究,南部地區民眾的肺腺癌年增加率,較北部地區高,原因可能跟空汙有關。
要避免空汙影響身體,周百謙說,民眾定期自主接受肺癌相關篩檢外,並注意居家室外內的空氣流通。在室外佩戴口罩,如通勤族、機車族戴N95、活性碳口罩等,過濾部分PM 2.5、去除異味等氣體,但口罩要以「戴得住」為主,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尺寸。
室內居家環境,則可使用空氣清淨機來淨化空氣,可放在窗戶邊、玄關出入口等換氣通風區域,來第一時間過濾進入屋內的髒空氣,重點是需定期清理與更換濾網。周百謙說,民眾應避免抽菸、二手菸、遠離油炸物、減少熬夜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