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鈞麟/新北報導
淡水屎礐渡頭有上百年歷史,早在日劇時期就是水肥集散中心,屎礐公廁也是當年淡水的最大茅坑,居民怕聞到惡臭,多半繞道而行。半年前,淡水區公所花費百萬重新改建,變得更通風、明亮,化糞池與排水系統也全部汰換,讓遊客不再聞到臭味,有舒適的如廁環境。
淡水翻新百年公廁 「屎礐」不再飄惡臭。(高鈞麟攝)
日劇時,台灣一般民房極少沖水馬桶,只有傳統式廁所(俗稱「屎礐」),必須由挑夫來清理。當年蘆洲是台北地區主要蔬菜產地,農友利用舟船之便,前來淡水購買水肥,將小船停靠淡水老街上的小碼頭,久而久之,就被稱作「屎礐渡頭」。
民房改建而成的屎礐公廁,當時作為儲存水肥之用,是淡水老街最有名的「屎」跡;光復後,雖歷經多次翻修,無奈設備老舊及遊客使用頻繁,經常飄出陣陣惡臭,附近居民「臭」不堪言。
淡水區長巫宗仁表示,淡水區公所參加環保署2016年營造友善城鄉環境計畫,獲選為「拔尖級」推動單位,獲得2000萬元補助經費。在友善公廁項目,半年前公所花費上百萬元翻新有百年歷史的屎礜公廁,還一併整修公明街及建設街公廁, 將原本又臭又暗、通風不良的公廁,改善成明亮、清新、通風良好的現代公廁。
工務課長陳衍派說,屎礜公廁外觀原是低矮的紅磚造型,改建後男女廁動線明確分流,地板鋪設防滑石英磚,牆壁貼上亮色系磁磚,還裝上 LED燈泡,讓廁所看起來明亮整潔。最重要的化糞池、排水及通風系統全部汰換,未來不再潮溼昏暗,也不會傳出噁心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