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
「先買後付」(BNPL)近年來在國內發展,「信用小白」不需信用卡就可分期消費,引發恐衍生出如同多年前「雙卡風暴」的疑慮,金管會表示,將於下月說明可能的風險與監管方向,主要關注在消費者權益、過度融資兩問題。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說,金管會對雙卡風暴、年輕人過度擴張信用「念茲在茲」,已統整對於BNPL的顧慮風險,會於明年一月、春節前對大眾做出提醒,並要求業者留意,例如應清楚揭露違約金收取標準、利率如何計算。
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莊琇媛表示,BNPL的業者通常有自己的徵授信方式,像是提供年齡、職業後,透過大數據分析算出授信額度,也可能參考客戶在電商所有交易資料、是否有正常付款等來判斷,和銀行KYC後整筆貸款不同。金管會關注重點,會在過度融資、消費者權益兩項,因客戶的個資會被業者拿去使用。
「先買後付」在海外發展多年,主要從歐美開始流行,近年此風潮吹向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在海外又被稱為「信用卡殺手」。國內最早開始發展的是中租旗下的仲信資融,在2018年推出的「零卡分期」,近年則有來自日本的AFTEE(恩沛科技)、新加坡的Atome等進軍國內市場,中信金旗下中信資融今年也推出「Fula付啦」。
以「零卡分期」為例,免儲值、免綁銀行帳戶、免年費,不僅電商平台可使用,裝潢、賣機車等實體商店大額消費也都能用。在日本有廿年經驗的AFTEE,會員在App輸入手機號碼、進行簡訊驗證,初期會給3千至5千元額度,目前在國內擁有超過50萬會員。
但「先買後付」引起關注,主要是缺少信用審查,只要填寫年齡、職業等基本資料就可獲部分額度,到電商或商家消費後分期付款,可能讓沒有信用卡的學生族有過度消費的疑慮。
莊琇媛指出,目前市場上在做「先買後付」的業者,比較大的都不是金管會管轄下的金融機構,監管上將分成兩部分,金控下的業者,會先了解金控要如何對孫公司督導,尤其是風險控管;非金控下的業者,考慮透過合作的銀行協助,BNPL業者一定有融資管道,通常是銀行,透過與銀行的授信契約,把金管會在乎的重點,由融資銀行對業者做適度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