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
華盛頓郵報7日報導,美國醫師平均年薪35萬元,某些醫師年薪則有十倍,但有關醫師收入的統計資料第一次於2020年曝光時,卻有不少醫師在推特大吐苦水,甚至有醫師對討論問題的經濟學家做出人身攻擊。
報導指出,薪水統計資料取自於2005年至2017年裡96萬5000名醫師的1000萬筆稅務紀錄,經濟學家公布報告時盡了最大努力保護報稅當事人的隱私,但消息公布後仍引來醫界人士不愉快。
根據統計,美國醫師收入最高的尖峰時期在40歲至55歲之間,以2017年為例,平均年薪達40萬5000元,其中94%來自薪水;收入最頂端1%醫師年收入大約400萬元,但其中85%來自事業與資本利得(capital gains)。
若以專科區分,神經外科醫生最高年收入有92萬元,骨科外科醫師年薪78萬9000元,放射治療腫瘤醫師年薪70萬9000元。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經濟學家瑪麗亞‧波利亞可瓦(Maria Polyakova)分析,許多學生選擇進入醫學院是因為希望幫忙病患。她說,如果把醫師的收入公諸於世,讓人看到醫師位居收入排行榜頂端,等於暗示從醫只是為了高薪,「這種論述讓人感覺不舒服」。
波利亞可瓦與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經濟學家戈特里布(Joshua Gottlieb)過去五年來與其他經濟學者合作,研究醫師收入。
戈特里布說,想要救人但也想賺錢、過好生活,其實可以同時存在,「這在勞動市場是完全正常的行為」。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經濟學者阿巴拉克(Jason Abaluck)說,新手醫生結束住院醫師實習期之際,都經歷了長時間工作,「他們的生活型態並非有錢人過的那種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