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台中市法制局發現,近日不少美容申訴案都是男性遭殃,收到「來美容坊浪漫過中秋」簡訊,以為能認識異性,結果被遊說買高價美容保養品,甚至背上數十萬元債務。法制局長李善植提醒,交友要買商品可能是陷阱,美容師不會因此而成為女朋友。
台中市法制局統計,今年1至8月美容申訴案158件,70件申訴人為男性,占4成4,多數透過交友軟體「探探」、「緣圈」認識美容師,受邀「試體驗」被誘導拆封高價商品、甚至簽下本票,事後反悔想解約,求助消保官。
高科技公司男員工「阿佑」透過交友軟體認識A女,對方傳訊「放假了?」、「等你送食物來餵食」、「來陪我上班」等撒嬌用語,阿佑不疑有他,買午餐到工作室陪伴上班,對方趁機提供做臉「試體驗」。
阿佑臉上敷著面膜,現場光線昏暗,美容師催著簽約,他連契約文字都沒看仔細就簽名,購買2萬多元商品,還簽本票、提供個資給資融公司,事後發現有問題想解約,業者不同意,只好打官司。
李善植說,業者在交友對話過程會試探消費者財力,以容易受騙程度規畫契約金額,多數消費者發現後怕打官司,以減少價金方式和解,被狠扒一層皮。
他強調,交友軟體上的美容師,不會因購買商品就變成女友,簽契約前要確認商品是否符合需求、契約總額,不要在簽約時將商品全拆封,有爭議可向消保單位提起消費爭議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