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台中市交通局為改善台灣大道慢車道塞車問題,近2年陸續將17條公車路線由慢車道移至公車專用道,今年初又有6條公車路線在火車站周邊「截彎取直」調整。不少司機、乘客反映,無專用道的台中火車站至五權路口路段,尖峰時段公車排隊停靠、與機車爭道情況更多,反而常塞車。

公車族也反映,台灣大道公車專用道月台是「低地板設計」,但引入的151、152公車是遊覽車類型的巴士,月台高度和車門有落差,尖峰時間人潮多,排隊上下車擠在一起很危險。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改善台灣大道慢車道塞車問題,中市府交通局陸續增加17條公車至公車專用道,但部分公車司機、乘客認為顧此失彼。圖/中市府新聞局提供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151、152公車因行駛快速道路,所以採用遊覽車種,未來專用道行駛的公車「車輛類型」是否統一?確實可以討論,會多參採各方意見。
部分公車司機表示,台中火車站出發上專用道前,都是兩線車道,尖峰時段車流多,有更多公車與機車爭道,尤其台中火車站前的停靠站,一個位置由20多路公車共用,尖峰期間得排隊靠站,甚至回堵到綠川橋上,交通狀況雪上加霜。
葉昭甫說,近兩年確實把慢車道上的17條路線公車,引入專用道行駛,降低慢車道61%班次,讓慢車道行車效率增加,公車行駛效率也提升,尖峰時段班次可節省約5至15分鐘,改善幅度30%至40%,有效提升運輸效率。
至於台中火車站停靠站問題,葉昭甫表示,會持續觀察改善,例如參考一中商圈,三民路上把不同路線錯開停靠站位置,但火車站周邊腹地狹小,要怎麼調整需再通盤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