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靜紋、邱金蘭/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10)日敲定保險業不動產採公允價值入帳時,保單等負債面須同步採公允價值計算標準,標準趨嚴,根據初步試算,大約有五、六家不必增提準備,可享有不動產增值利益合計近2,000億元。
壽險業投入不動產變化
壽險人士表示,相較於國外對風險貼水加碼規定,大都落在0.5~1%區間,金管會的新方案上限為0.8%,平均數為0.55%,比國際標準嚴格,代表壽險業以新方案計算清償的損益兩平點,足以與國際接軌。
對於金管會新政,國泰人壽主管表示還在評估中。不過,據了解,國壽內部傾向採用公允價值計算,因為準備金綽綽有餘,不須額外增提準備,再者,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認列不動產增值利益,雖然無法當盈餘分配,但對淨值是大補丸,將使其日後到海外併購如虎添翼。
若國壽選擇不動產增值利益以市場法認列,未來海外併購額度至少有千億規模。
從金管會初步試算結果來看,像國壽一樣,負債面採公允價值後,不需再增提準備的保險公司還有四、五家,連同國壽共五、六家。
這五、六家保險公司的不動產,若採公允價值入帳,負債面同步採公允價值後,因不需增提準備,將產生不動產增值利益,金額合計近2,000億元,其中最大的國壽大約有1,000多億元。
包括新光、富邦、南山、中國、台灣、三商美邦等公司都表示還在評估中,遠雄人壽則表態將選成本法。
法人研判,壽險業中不動產增值利益最高的是國壽、新壽,但新壽已釋出將朝「審慎穩健」決斷的訊息,目前僅有國壽選擇不動產以公允價值入帳的機會最高。
為與國際會計準則(IFRS)接軌,金管會開放保險業持有投資性不動產續後衡量,可採公允價值方式,但為了讓保險業提早因應未來保單依市價評價後,可能導致的負債缺口擴大問題,並藉此提醒保險業提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