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伯驊、陳玫伶/高雄報導
張姓女子前年發現家門外遭撒尿卻找不出凶手,在門口上方裝監視器,對面鄰居尹姓男子提告要求拆除並求償;一審以沒侵害隱私駁回,但二審合議庭認為監視器裝在公共空間,應透過管委會裝設,判須拆除確定。
二審認為,張女提出的住戶簽名同意書無法舉證為真,戶數也未過半,已侵害其他區分所有權人權益;至於尹男求償精神慰撫金,合議庭從拍攝畫面認定最多僅拍到電梯口短暫出入畫面,是「目光所及」,不涉私領域,判免賠。
業者表示,市面上的監視器範圍可拍到90度至至120度以上,無法避免拍到鄰居家門口,建議可設定遮罩功能,減少爭議。 記者陳玫伶/攝影![業者表示,市面上的監視器範圍可拍到90度至至120度以上,無法避免拍到鄰居家門口,建議可設定遮罩功能,減少爭議。 記者陳玫伶/攝影](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c4MDc3Nm5ld3M,/b4460208f8438c97_1279x811.jpg)
![業者表示,市面上的監視器範圍可拍到90度至至120度以上,無法避免拍到鄰居家門口,建議可設定遮罩功能,減少爭議。 記者陳玫伶/攝影](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c4MDc3Nm5ld3M,/b4460208f8438c97_1279x811.jpg)
無獨有偶,高雄鼓山區某社區三樓住戶楊姓男子因常遭鄰居辱罵,在門口牆壁裝監視器朝走道拍攝,張姓鄰居提告妨害秘密不起訴,再起訴民事;法官認為走道牆壁屬社區共用部分,楊沒經住戶同意,且使鄰居出入家門時間完全暴露在監視下,判拆。
律師楊岡儒說,住戶若覺得鄰居監視器侵犯隱私,如對準自己大門,拍到「非公開的活動」,可要求對方調整角度,並主張隱私權受害求償。
律師嚴庚辰說,侵害隱私求償法官會考量拍攝時間長短、角度內容,及裝設監視器正當性、合理性等,依比例原則判決。
新北某社區大樓十三樓游姓夫妻因管委會在走道裝監視器,拍到他們進出,以生活作息遭監視提告要求關閉、賠十萬元;管委會主張是社區深夜沒保全、避免住戶亂堆雜物而裝,經住戶大會通過,沒有刻意監看住戶。
新北地院認為,監視器拍攝包括走道、電梯口、逃生梯門等,每層樓都裝同一位置,其餘住戶都無意見,難認有侵隱私,駁回請求。
監視器可裝遮罩 避免爭議
聯合報記者陳玫伶、林伯驊/高雄報導
社區大樓裝設監視器容易引發侵害隱私疑慮,律師建議別正對鄰居家大門;業者說,現在監視器廣角都能拍90度以上,擔憂拍到爭議畫面,可請業者設定監視器內建的「遮罩」來遮蔽。
律師嚴庚辰說,現代人重視隱私,不希望監視器拍到自家門口,基本上只要監視器不是正對鄰居家大門、不會拍到對面住家裡面情況,或即使有拍到,但角度低到無法確定進出的人是誰,就不會有爭議。
嚴庚辰另指,大樓公共區域如樓梯、電梯口裝監視器,就算對著自家大門,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仍須經社區管理委員會、社區過半數住戶同意才可裝設;另外,若房子已出租,租約期間內就屬房客的,房東若還監控也會侵隱私。
高雄陳姓監視器業者表示,一般監視器拍攝範圍最少有90度,甚至120度以上,很難避免拍到鄰居家門口;2018年後上市的監視器幾乎都有內建「遮罩」功能,可請業者裝設時,把有侵權疑慮的畫面以遮罩擋住。
陳姓業者說,鬧上法院的多是原本兩家關係就不好,曾有住戶刻意把監視器裝在兩戶中間的梁柱上與自家大門上方,但拍攝角度壓在地面、僅能拍到腳,法官判不必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