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興建社會住宅持續推進,除了直接興建,包租代管的數量也持續增加。不過近日有台北市議員提出質疑,認為台北市政府未來要達到5萬戶社宅,恐怕需再舉債1,500億元,對財政負擔相當大,建議可用租金補貼方式來取代直接蓋社宅。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則提出數據說明,根據我們的深入估算,若用租金補貼方式來計算,平均每一戶的每年財政負擔平均近5萬元,如果是以社宅來估算,平均每一戶的每年財政負擔約2~3萬元,社宅是用最少的預算來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民眾的良善住宅政策,且透過銀行融資及非自償補貼,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一定可以大大減輕。
台北市政府目標興建5萬戶社宅,又有後續的管理維護成本,幾位市議員擔心市府的財政負擔過重,建議用租金補貼、包租代管的方式來取代直接興建社宅。
但真是如此嗎?花敬群指出,以目前通膨、原物料上漲的情況,根據我們的詳細估算,若用租金補貼方式來計算,平均每一戶的每年財政負擔平均近5萬元;若是以社宅來估算,平均每一戶的每年財政負擔約2~3萬元;可見興建社會住宅並搭配其他多元住宅政策,才是可長可久的作法。他說,租金長期會上漲,所以未來每戶租金補貼的財政負擔會增加,但蓋社宅是現在的營造成本,未來的負擔不會增加。
花敬群表示,地方政府或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社宅的經費,考量財政負擔量能,規劃以融資方式籌措所需資金,後續分50~60年以租金收益來攤還,如果租金收入扣除長期維護經費後,有不足攤還貸款本息的部分,由中央住宅基金補足。也就是說,社宅融資以地方政府來說,是百分百自償,不需負擔龐大財政壓力,中央配合營運期補助非自償性經費搭配租金收入協助地方政府清償欠款,藉由拉長補助年期避免中央住宅基金及國庫撥補短期間負擔過重;他說,這樣的營運模式,可用相對較少的成本來達到幫助10多萬家戶可住在低租金、高品質的社宅,並能有效減輕地方政府財政負擔。
花敬群說,直接興建社宅的進度努力推進,第一階段(民國106~109年中央+地方已達標4萬戶),第二階段(民國110~113年)中央興建72,000戶、地方為12,728戶,已決標及興建中、規劃中都持續進行,兩階段就會達到12萬多戶社宅興建量;且國家住都中心仍繼續盤點全國可用來興建社宅的國有土地,期盼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民眾。
至於包租代管部分,花敬群指出,截至今年2月底,累計媒合數已達61,132戶,其中縣市版累計媒合26,658戶、公會版累計媒合34,474戶,都屬於包租代管1~3期的量能。而包租代管第4期方面,預計今年6月陸續開辦,屆時媒合數將增加到65,000戶,預計全國超過90家租賃服務業者都加入服務、擴及15縣市,
花敬群表示,未來國家住都中心規劃委託專業物業管理公司來協助社宅管理,包括驗收移交、招租簽約點交、修繕維護,訪視欠退租等處理,總費用約780億(50年經營期、15.6億元/年),結合包租代管及物業管理的專業人才、產業,一起投入這塊領域;社宅與包租代管的穩定前進,搭配租金補貼,讓住宅政策走得好又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