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義/高雄報導
一連3天空汙,飽受市民抱怨,高雄市環保局長蔡孟裕23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為改善空汙所做的種種努力與成果,也期盼空汙管制區域能擴及至台中,才能有效改善高雄空氣品質。
校園裡的空汙旗,向師生及周遭社區示警,不知何時才能永遠不要升旗。(李義攝)
蔡孟裕表示,高雄的境內空汙源,除本地的中油台電中鋼等大廠外,不少也是來自中部,因此,要徹底改善,希望環保署能把中部也納入。
改善汙染 略見成效
他說,立委劉世芳22日提出的台灣西海岸全部列為同一區,應是可行且有效的辦法。如果做不到,至少應自台中以南都列為同一區。
蔡孟裕說明改善空氣品質成果,包括106年PM2.5紅色警戒站日數,由前一年的279站日降至214站日,PM10(懸浮微粒)年平均濃度也從97年的77.25微克/立方公尺,降至106年的59.49微克/立方公尺,臭氧更自104年起連3年符合空氣品質標準,將脫離三級防制區。
蔡說,還有許多應變措施是領先全國,例如制定多項自治條例及加嚴標準,尤其針對鍋爐訂定「高雄市燃燒設備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555家業者中有271家已符合規定,另佐以重罰,都達到改善目的。
應變措施 領先全國
移動汙染源則是透過積極淘汰一、二期柴油大貨車、二行程機車手段,目前汰舊數量均為全國第一。
秋冬空品惡化季節,16家汽電共生廠及排放量20大工廠,於預報空品不良日的前一晚提前應變,評估當天各廠的實際狀況進行減排或降載;若情況持續惡化,立即啟動第二階段應變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