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號/撰文:克里歐、攝影:張家禎、圖片提供:張晏塵
「你有看過《孝利家民宿》嗎?其實我自己很希望居住的地方,周圍可以有菜園、花圃,有一個空間可以讓家裡的毛孩奔跑,就像《孝利家民宿》一樣。」有著甜美外型與爽朗笑聲的張晏塵,跑過新聞、當過主播,接過《大陸尋奇》的外景主持,甚至也參與戲劇演出,如今重拾求學時代的排球魂,組隊參賽五月舉辦的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多才多藝的她覺得還沒有能力為自己買房,不過,她自嘲還滿會「慫恿」別人買房,那個「別人」,是她的媽媽。
為了養狗從小頻頻要媽媽買房
一家人苦日子拚房貸換來資產翻倍


「我記得小時候跟著媽媽出門的時候,有好幾次經過新建案在做預售,看到美美的樣品屋,我會踩媽媽的腳一下,要媽媽買下。」從小和家人住在板橋的張晏塵,回憶最早的看房經驗,是在她的童年時光,「那時候我只是個小孩子,根本不懂怎麼看房子,甚至銷售員說一句『這裡很適合養狗』,我便會吵著跟媽媽說:『我要養狗。』希望媽媽可以把房子買下。」
然而,張晏塵說,媽媽只不過是擔任教職工作,薪水穩定但不足以扛下多筆房貸,「我記得媽媽那時候扛房貸扛到壓力很大,收租的錢、標會的錢,統統都拿去繳房貸。」因此,她印象中的童年生活過得很節儉,「我記得我們家的洗臉台底下不是接排水管,而是接到水桶裡。媽媽要我們把洗臉洗手的水留下來,可以拿來沖馬桶。」她說,小時候甚至沒有冷氣吹,如果真的熱到受不了,就拿毛巾擦身體降溫。
過著這樣的苦日子也不全然沒有收穫,隨著板橋的都市開發,張晏塵看著媽媽手上的物件都獲利翻倍,也從小坪數換了大坪數,讓她學習到擁有資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房地產的保值效果不錯,媽媽的投資就是很成功的例子,「現在媽媽偶爾也會介紹我一些物件,只可惜我的財力還不夠!」

學生時代克難租屋隨遇而安
因工作體會交通機能賃屋民生社區
也許正是小時候的成長環境讓張晏塵更能理解「隨遇而安」的生活方式。她第一次離家居住是在讀政大的時候,和同學在學校對面合租一間雅房,「我當時對租屋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要離學校近,那間雅房非常小,本來只有一張單人床和一張書桌,我們硬是多塞了一張單人床和一張書桌。一個月租金只要4500元,等於一個人只要付2250元房租,非常便宜。」
不過,張晏塵也坦承居住品質不是很好,風水更是顧不了,床腳就對著房門,而且睡覺時有時候天花板牆面的壁癌還會緩緩飄落,那時候的她,動不動就生病。即便環境很克難,隔音非常差,她說自己還算是好入睡的人,「常常鬧鐘響了是室友先幫我關,我們感情很好,她也對我十分包容。」
出社會工作之後,張晏塵還是喜歡板橋附近的居住環境,「直到我到電視台工作,需要從板橋通勤到內湖,交通尖峰時段至少要花上一個半小時,不得已只好搬到離電視台比較近的民生社區。」張晏塵覺得自己很幸運,找到民生社區裡一棟頂樓加蓋的公寓大樓,有大陽台可以晾衣服,每個月的房租不到一萬元。對張晏塵來說,出社會之後找尋租屋條件主要就是離工作地點近、生活機能便利,最好是鄰近賣場、市場,還有交通方便的地段,「我從來都沒有租過電梯大樓的房子,我本身就是運動員,爬樓梯對我來說是運動。」若真要挑剔一個不方便之處,她覺得就是沒有管理員可以代收包裹。

從小熱愛自然享受田園樂趣
遊走各個城市自認適應環境能力強
張晏塵從新聞工作跨足到演藝圈,鎂光燈前的光鮮亮麗是她展現專業的場域,生活中的她卻是崇尚自然的都會女子。由於張晏塵的媽媽從小在務農的環境中成長,雖然從事教職工作,退休後她保有下田種菜的生活樂趣,「我們在三重和南港都有租一塊『開心農場』,我自己會種百香果,媽媽則是種南瓜、蔬菜,最近我還想要養鵝……」她形容自己小時候比較不懂事,會吵著要養小動物,養過雞、鴨、鵝、兔、龜、白文鳥,還有鸚鵡,現有兩隻貓和她一起生活,「當初因為常出外景不在家,如果養狗會沒時間陪伴,所以選擇養貓。」
在主持《大陸尋奇》期間,張晏塵去過四川、陝西、甘肅和新疆等地,之前接演大愛劇《在光裡的人》,則在嘉義大埔住了三個月。有別於在都市的居住經驗,她認為自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雖然在工作上去過許多不像都市這麼發達的城市,我覺得自己還算能適應每個地方不同的文化特色,曾經因為工作的需要,住在非常大自然的地方,房間裡、床上或多或少可能會有蟲子,甚至要驅蟲才能睡。我覺得把環境整理乾淨,可以睡就好,不會不舒服。畢竟,也有可能是我們闖入了牠們的生活圈也不一定啊!」

從搬家體驗斷捨離的重要性
曾淪卡債一族下定決心重視理財
在張晏塵身上,散發著與自然共生的生活理念。但是在居家布置方面,她自認不是自己的長處,「對於居家布置我沒有太多的想法,也不像大部分的藝人可能喜歡收藏包包、鞋子,不過,我很努力在學習斷捨離。」她有感於每一次搬家的經驗,幾乎會丟掉一半以上用不到的東西,「每一次搬家,我都在體悟為什麼我有這些東西,當初為什麼好想擁有?我曾經為了照顧流浪奶貓成了中途奶媽,買了籠子等設備,後來在搬家的時候又會思考買這些東西的必要性。」
在農曆年前,張晏塵邀請一同打排球的球友來家裡聚餐,特別整理家裡,還自行粉刷牆面。她說:「以前媽媽花錢買房子,都是靠我們自己整理、油漆、修繕,弄得乾乾淨淨的再出租給房客。」其實,張晏塵看著媽媽買房置產,學到的不僅僅只有理財知識和看房門道而已,對於「家務」也從媽媽身上學習了許多。
「在每一次的租屋經驗中,很奇妙的地方是,房東都會鼓勵我存錢,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我得先脫離租屋人生啊!」張晏塵感嘆現今的影視寒冬,要存到第一桶金不如以往容易。在疫情之後,決定斷開租屋人生,搬回板橋家裡,自己也採取帳戶理財法,把收入來源和不同類別的支出,分開帳戶管理。她也提到自己曾經淪為卡債一族,「那時候覺得明明消費金額都不大,但一筆一筆累積下來還是很可觀!如果只繳最低應繳金額,循環利息會讓你覺得錢怎麼都還不完,很可怕!」
後來,張晏塵調整自己的刷卡習慣,只要新增一筆刷卡費用,就把同等金額存到還款帳戶裡,「信用卡的優惠有時候還是很好用,不需要為了理財而剪卡,反而要認清自己的消費能力,不要寅食卯糧。」

五月即將到來的世壯運,張晏塵共組了三隊排球菁英準備在球場上大展身手。她坦言,運動項目講究的是團隊合作,團員們不乏曾經是國手、職業選手,大家的體能不像年輕時靈活,更需要溝通,觀察彼此的需要,對她來說壓力不小。「我已經三十四歲,多少會有年齡焦慮。家中排行老么的角色讓我從小就被讓著,長大後慢慢理解在一段關係中不可能一直是公主,也必須是照顧者和包容者。」她相信,每個階段都在為未來的自己做準備,心中設定好的那個家,也變得愈來愈清楚。
個人小檔案
● 出生地:新北市板橋區
● 年齡:34歲
● 經歷:曾任中天新聞記者、2018世足賽、亞運主播,《大陸尋奇》外景主持人、《抓狂晚自習》、《晚八找樂子》節目主持人、《大師來了》節目助理,並演出大愛電視劇《愛別離》、《在光裡的人》。
住宅小檔案
● 地點:新北市板橋區
● 建築形式:公寓
● 屋齡:逾30年
● 坪數:28坪
● 格局:3房2廳2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