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偉良
很多人會割裂地去理解一個行業,在不同背景人群中,房地產會呈現不同的樣貌,而本篇中筆者要從一個房地產人的視角談談房地產。二十幾年來,筆者目睹了房地產帶來的繁榮,被高房價扭曲了的價值觀,以及潛藏在房地產中呈現的金融風險。房地產業高速發展的側面,囊括的是一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相——在不斷攀升的高房價面前,有人欣喜,有人焦慮,有人臣服於房價,有人假裝視若無睹,也有人憤憤不平,但時至今日,相信沒有人不會在意這樣一個疑問:房價以後究竟還會不會繼續上漲?
實際上,市場已經有太多不同的評斷,大多數都僅憑著過去一些經驗就信口開河,而少有用嚴密的邏輯去論證。其實你只要用心去感受身邊關於房地產的那些大小事,感受每個微觀個體在房價面前如何演變,那麼關於房價的疑惑你或許就足以了然於心。
房地產的春天來了嗎?房價以後究竟還會不會繼續上漲?(示意圖/pixabay)
一、資源過度集中帶來的畸形繁榮
資源過度集中於(房地產)所造成的金融需求,不僅改變了微觀房地產的命運,也帶來了房地產如火如荼的發展,漸漸成為全民運動,在財富效應的影響下,房地產成為經濟的重要引擎,民眾、建築相關業者、銀行,一切經濟主體都在房地產的牽引下情緒高漲。
二、被房地產扭曲的價值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崔鶯鶯可以看上一無所有的張生,趙明誠和李清照夫婦可以琴瑟和絃也可以患難與共。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一切似乎都在不斷在刷新每個人過去的認知。
一些苦於買不起房、娶不起老婆的城市年輕人,包括從外地上來通過勤奮不懈找到了體面工作的異鄉人,還有原本就居住在本地的小康階級,在台北市買房只能成為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他們之中,有人為了積累買房的頭期款縮衣節食,精心計算著每一筆開支;有人為了存頭期款,四處找尋任何可以賺錢的機會,也有人為了存到頭期款,透支著生命,也違背了自身的忠誠與信仰。當一個人的眼裡只剩下房子時,便意味著他已甘願放棄心靈的溫度和靈魂的趣味,而這兩者實際上又是收穫愛情的必要條件。
房子給了人們棲息之所,但人們在房子面前,卻突然變得很脆弱。房子真的是人類追求的唯一終極理想嗎?房子真的是一切了嗎?如果突然有一天,房價跌至谷底,那些因扭曲的價值觀聚集而成的沙畫,又是否會頃刻之間隨風而逝?
三、房子究竟代表什麼?
房地產確實是一個不會過時又牽動人心的話題。這個話題裡,蘊藏了很多人的成功與財富,也蘊藏了很多人的辛酸與苦楚。在許多人眼中,是高房價帶來了鮮花與美女,在許多人眼中,又是高房價蠶食了理想與幸福。
幸福的房子,應該是理想、愛情與努力的副產品,而不應該是囚禁人類美好的鋼筋混泥土,房子應該是民眾幸福人生的來源,而不是枷鎖、桎梏。
理論上,2015年以來炒房已經接近休兵,房子代表幸福 、快樂和希望的本質逐漸顯現,但是中美對抗、新冠肺炎卻帶來新的變局,擾亂了趨於平靜的房市。
大量台商返台投資、置產,台積電及外商高科技業在台的加大投資,以及疫情下的資金大放水和降息,給台灣的房地產帶來了大利多,短期內房市預期大變,也重新吸引了投資、投機買盤的介入,房市轉熱,也引起了央行的關注。
至於房地產春天又來了嗎?房價以後究竟還會繼續上漲?還是下跌?筆者在這裡也不打算說死,但我覺得台灣當前的房價所得比「必須」降低,除了執政者要以更好的施政來提振經濟,拉抬國民所得之外,房地產業者也要體認當前的房市狀況,不要「仗勢漲價」,而一般民眾 也不要以為短期炒作一定可以獲利,畢竟,當前的環境與2003年那一段上漲歷程大不相同,讀者不妨多關注筆者的相關分析,相信一定可以因此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