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少子化衝擊高教招生,105年大學的新生來源約減三萬人,教育部長吳思華上午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答詢時表示,全球人力結構來看,讀大學的比率約60%,國內大學的校數應減30%至40%,「100所大學是最適當的校數」,他希望能在年底前提出大學轉型改革方案。
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國內大學的校數應減30%至40%。(截取自政治大學網站)
![](http://www.alumni.nccu.edu.tw/epaper_10007/pic_no01/000705wu_1.jpg)
立委黃志雄上午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時問,105年大學生源大幅減少,教育部有何因應對策;吳思華說,處理大學退場機制時,第一要優先照顧學生的學習權益,第二要妥善安置教師,三是私校土地有更合理的處理。
黃志雄追問,大學合理校數應該多少?吳思華說,若以大學人數占60%左右,目前的學校校要減30%到40%,約100所左右是最適合規模;但他也說,教育改革手段不能太激烈,處理大學退場,老師安置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他估算105年大學新生來源銳減三萬人,相當於有1200名大學教師要失業。
「大學轉型比整併更重要。」吳思華說,學校數減少只是形式問題,如何豐富大學內涵才是重點;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愈來愈多50歲以後的人再回大學讀書,這也是大學轉型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