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0805

迪化街2段 隱藏巷弄版古厝

#地方 #大稻埕 #迪化街 #巴洛克建築 #古厝

記者邱奕寧/台北報導

北市大同區除以南北貨集散地聞名的「大稻埕」,迪化街二段的國順、景星里就是老一輩口中的「下稻埕」,在清末曾是北市經濟、文化發展中心。走訪草埔仔、四崁仔、不見天巷,會發現泉州移民為主的常民文化依然在老台北巷弄間熠熠生輝。

「下稻埕」主要由迪化街2段的小巷弄所構成,不同於華麗講究的巴洛克式建築,下稻埕多為泉州式傳統街廓,如清末住商一體的「三進」、日治時期洗石子外牆工法,偶爾還可見當年被視為豪宅的紅磚洋樓。

小時候就住在迪化街二段的柯兆殷說一口標準的泉州閩南語,他說,迪化街原先都是老房子,有錢人家會「翻厝」,一般人只住得起土角厝、草厝,只要看到瓦房、磚樓就知道這是有錢人家。

柯兆殷說,清末泉州人大多集中在四崁仔附近,四崁仔原指4間相連的矮房,當時北面的草埔仔仍是一片稻田,他的祖母柯郭春就在四崁仔販售米食,此處也是台北早期米食產業聚集地。

四崁仔的房屋因泉州人生意習慣,常見「二進」、「三進」構造。柯兆殷說,三進就是在狹長房屋結構內含3處空間,大門口作為商店,中間是夥計的辦公休息空間,最後則是店家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有錢蓋到「三進」的家庭也是當時大戶人家。

除建築可觀,下稻埕還有「不見天巷」,柯兆殷說,早年泉州人為防止海盜入侵,設計了有屋頂的不見天巷,一來無法藉由太陽辨認方向與時間,二來封起兩側出入口,不見天巷就會成為牢籠,將盜賊困守其中。

他建議遊客,搭乘捷運到大橋頭站1號出口,沿延平北路轉入一旁小巷,就像走入時光隧道般,在下稻埕來一場清末、日治時期的古厝巡禮,別忘記造訪草埔仔,品嘗台北最道地的傳統米食。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