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俄烏兩國生產的重要半導體材料,如氖、鈀金等供應恐將中斷,市場高度關注。但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及野村皆認為,目前廠商的庫存量仍在安全水平,半導體供應鏈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俄烏局勢已演變成戰爭,俄羅斯的各種商品全球供應占比甚高,該國在原料有極大影響力。俄國的鎳出口占全球49%、鈀金占42%、鋁占26%、白金占13%、鋼鐵占7%和銅占4%。
歐盟每年自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比高達43%,石油也有20%來自俄羅斯。
此外,美國逾90%的半導體等級用氖來自烏克蘭。南韓媒體報導,在2014~2015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半島期間,用於半導體生產的氖氣,價格暴漲十倍以上,達到每立米3,500美元,烏克蘭此次遭受俄軍炮火攻擊,是否再度引發七年前的慘案,引起投資者的擔憂。
但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指出,氖氣現階段供應多元化,安全庫存有六個月,半導體供應鏈風險應比市場擔憂的狀況更可控制。
大摩並詢問了台積電如何解決化學氣體供應問題,台積電表示,已建立「企業風險系統」,來應對台積電的運營風險,包括與氣體和化學品供應有關的風險。公司已確保氖氣供應商和地區多元化,並具有一定的安全庫存水平。
根據台積電的年報,台積電有十家氣體供應商,包括法國液空(Air Liquide)、美商英特格(Entegris)和南韓SK Materials等,目前氖氣供應來源多元,大摩調查發現,台積電有六個月的安全庫存,且這些氣體可以存放一至二年。
市調單位Techcet也指出,氖氣是鋼鐵工業的副產品,而不是自然資源,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已經有了收集氖氣的機器,可以回收再利用。
野村則表示,先前因克里米亞戰爭所產生的氖氣供應問題,始於2015年5月,並於2015年9月緩解,據野村所知,對全球晶片生產,沒有產生任何有意義的影響,所占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野村認為,俄烏衝突對全球半導體生產構成的直接風險相對較小。儘管如此,目前仍很難評估俄烏問題是否會持續,且俄烏情勢緊張,也可能導致亞股的出現重大風險規避,且俄烏局勢一旦導致能源價格上漲,則對產品價格及市場需求,將會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