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經濟部工業局產業搭橋由「西進」變「南向」,今年從新南向政策18國中,初步選定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六國,委託公協會與對方國家公協會舉辦產業高峰論壇。工業局官員表示,盼藉民間產業合作,引導兩國官方簽定經貿協定。
經濟部工業局今年從新南向政策18國中,初步選定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六國進行產業搭橋。(圖/經濟日報提供)
進行方式是先由公協會先找出鏈結雙方的產業,例如印尼的船舶、泰國的汽車與電動車、馬來西亞的清真食品、印度的智慧型手機、越南的紡織、菲律賓的太陽光電等;再由雙方智庫提供創新策略想法;最後由政府共同討論提供誘因或排除障礙。
官員說,新南向共有18個目標國,選上述六國為首波交流國家,篩選原則包括:估計這些國家未來二年的經濟成長率在5%至8%之間;人口充沛且年輕、消費力旺盛;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排名在第11名至第19名之間;過去已有近萬家台商投資布局,與台灣產業連結度高;大學生占同齡層人口比率約二成至五成。
官員表示,藉由雙方供應鏈夥伴合作關係,凝聚雙方共同產業共識,並從企業合作後發生的投資障礙排除、關稅優惠需求等,敦促雙方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工業局也分析,東協市場除有龐大人口紅利、豐富天然資源,憑藉著東協已與歐盟等地區簽署FTA,台廠可藉其關稅優勢,開拓其他國家市場商機。
未來雙邊產業交流原則為「民間主導、政府支持」,官員說,有別於過去是由官方主動接觸開始,本次是運用民間力量,交由工總、電電公會等產業公協會,與當地國家對等公協會討論出兩國可以合作的產業。
官員說,爭取今年上半年,舉辦一場產業高峰論壇,年底前完成六場論壇;六場論壇的舉辦地點國內、海外皆有可能,不排除藉特定產業辦理國際展時,藉機舉辦論壇。
經濟部工業局盼創造亞太產業供應鏈新局,但外界質疑,國際上大型產業供應鏈早已赴東協國家布局。工業局官員解釋,台灣的空間在「雙方互惠」,並預料中小企業因此受惠較大。
官員說,過去台廠雖有金仁寶集團赴泰國設泰金寶,台達電赴泰國設泰達電等先例,但仍有許多中小企業對新南向國家不熟悉;本次藉產業公協會舉辦論壇,可做為商機洽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