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楊晴安/綜合報導
中國大債務危機嚴峻,掀起行業性恐慌,殃及整個地產業壟罩在還貸陰霾中,許多金融機構相繼要求部分房企,提前歸還貸款。但民營和國資企業呈現兩樣情,市場分析大陸地產業恐將面臨一波洗牌。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大危機爆發使金融機構對其他開發商相關貸款的疑慮加劇,近期開始出現銀行以「監管檢查」或「集團檢查」為由,要求部分房企提前歸還貸款,使相關企業的融資壓力更為沉重。
業內人士透露,除了銀行外,信託、險資、AMC(資產管理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皆對房產相關項目戒慎恐懼,「各家機構都在竭力避免成為最後的風險接棒者」。
大陸官方自2020年根據負債率為房地產企業劃定「三道紅線」,並對涉房貸款集中度制定指標上限,導致房地產行業進入2021年後財務不斷暴雷,華夏幸福、泰禾和藍光發展等相繼陷入資金鏈斷裂困局。
另一方面,相比於掙扎求生的民營房企,大陸國資房企在這波衝擊下,受創程度明顯較低。大陸地產新軍新力控股股價在中秋假期間狂瀉近90%,幾乎「一天歸零」。國資背景的保利發展年內雖跌12.2%,近一個月卻上漲逾15%,招商蛇口年內僅跌約2%,近一個月則漲逾20%。
業內人士指出,2021年來民營和國資房企分化,已經非常明顯,部分國資企業沒有融資壓力,頻頻出手拿地或收購商業物業,但以大為代表的民營企業處境日益艱難,部分企業的融資管道甚至已完全關閉。
市場分析,當前大陸房地產行業的遊戲規則已完全改變,「高槓桿-高負債」的模式不再行得通,且利潤空間亦被大幅壓縮,一般的企業難以招架,行業恐再面臨一波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