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騰凱/台北報導
學界認為,未來由勞動法庭專業審理勞資案件,將更切合保障勞工的精神,同時,由勞動法庭做最後防線,也可鞭策傳統調解委員會,戒掉勞資各退一步打折和解陋習,完整保障勞工權益。
學界認為,未來由勞動法庭專業審理勞資案件,將更切合保障勞工的精神。圖/劉宗龍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表示,此專法有利勞工可以更便利迅速解決紛爭,勞動部支持這樣的大方向,未來也會持續配合司法院,給予法制作業上必要協助。
王厚偉指出,專法中,在審判之前建立法官搭配調解委員的調解機制,目的是希望以調解方式解決問題,減少冗長訴訟,過去縣市政府勞動行政單位原本就有辦理勞資爭議調解,成功率大約有5成,剩下5成調解不成的勞工也不要放棄,可上法院由法官坐鎮調解,畢竟法官更具公信力,若調解不成,則再進入審判程序爭取權益。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因《民法》的精神講究雙方合意,後來體認到勞資雙方其實不對等,才特別從保護勞工的角度出發設立勞基法。但過去許多違反勞基法被開罰案件,因法官多從民法角度看問題,導致最後逆轉判雇主勝訴。未來設勞動法庭,法官本身對勞動法令有深刻的認識,相信對相關案件的判決,將更吻合勞動法令保障勞工的精神。
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邱駿彥也指出,勞資糾紛的產生,高達7成都是雇主不守法所致,過去縣市政府的調解委員會令人詬病之處,就多以勞資雙方各退一步求取共識,最後給勞工的結果,恐比勞基法所保障的條件還要差,由於法院絕對不可能違法,此次由法官出面調解的機制,可望鞭策縣市政府調解機制自我改善,戒掉雙方各退一步的陋習,是附加的正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