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邱立雅/竹縣報導
國寶級瓦作匠師傅明光以不鋪防水層的傳統鋪瓦工法見長,2016年被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土水修造技術(瓦作)保存者,為傳承這項傳統技藝,新竹縣政府與文化部合作推出為期半年的傳習計畫,以師徒教學模式,修復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10號建築的屋頂,近期順利完工,並舉辦結業式與傳承儀式,由傅明光交予11名學員特製的菱形灰匙,象徵匠藝精神永續傳承。
瓦作司阜傅明光從做磚、基礎、牆體、棟桁、彩繪到黏瓦,可不假他人獨力完成,被譽為客家傳統建築的真人教科書,更是傳統建築技術的人間國寶。此次傳習計畫結合中央、地方、傳統匠師3方的資源與知識經驗,將傳統技藝傳習結合實體修復,也讓文資保存技術落實到民眾可近距離了解的生活場域中。
傅明光以不鋪設防水毯的傳統屋瓦工法,蓋出「不漏水卻會呼吸的房子」聞名,傳習課程由傅明光指導學員從拆瓦過程中,觀察及理解屋頂瓦作漏水原因,進一步思考解決方式及避免產生同樣錯誤,再由其教導學員傳統瓦作規畫設計、營建禁忌及鋪瓦的完整技藝,深化傳統建築屋頂瓦作學習內容,為未來的古蹟修復培育更多傳統瓦作人。
傅明光指出,很高興有機會受邀指導學員,自身年紀也大了,希望將技藝傳承下去,不讓傳統建築技術失傳,「一生所學絕不保留」,他也稱讚每位學員都非常用心學習傳統工法,未來希望能有再次機會教導大家更多傳統技術。
文化局在此次計畫期間,除提供新瓦屋10號建築為傳習場域與修復物料外,也利用機會進行文資教育推廣,在修復期間於圍籬展示修復流程及安排教育導覽解說活動等,讓民眾親眼觀察傳統建築屋頂修復工法和歷程,修建好的新瓦屋10號建築未來將回歸於原先進駐商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