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欣中╱即時報導
在墾丁國家公園遊客量大幅滑落的同時,墾管處推動「小而美」的深度社區生態旅遊,遊客數卻不減反升,去年攀升至逾4萬人;現有9個社區的人氣去年也出現變化, 以梅花鹿為亮點的墾丁社頂部落,被夜觀陸蟹的滿州鄉港口社區和主打南仁山的滿州社區超越,落居第3。
墾丁國家公園區內有9個深度生態旅遊,以採港口茶、觀陸蟹、探白榕園為亮點的屏東縣滿州鄉港口社區,去年躍升為人氣王。(記者潘欣中/攝影)
🎍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里山生態旅遊公司統計,墾丁國家公園區內9個生態旅遊社區遊客人數,從前年的3萬多攀升至去年逾4萬人,過去一直是「人氣王」的墾丁社頂部落,去年7500人、營業額195萬元,落居第3,冠軍是滿州鄉港口社區的1.1萬人、營業額288萬元,亞軍是滿州社區的1萬人、營業額240萬元。
里山負責人林志遠說,有別於過去「走馬看花」式的大眾化觀光旅遊模式,墾管處與屏科大副教授陳美惠最早選在社頂部落推動生態旅遊,透過社區培訓在地居民為遊客導覽解說,了解墾丁深層的人文和生態之美,因交通方便又近墾丁大街,10年來一直是頗夯的遊程,去年首度被超越。
「為保護環境生態設有總量管制,遊客穩定就好!」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經理余小芳說,白天探梅花鹿、黃裳鳳蝶、大冠鷲、毛柿林,入夜後有另種神秘美,宛若奏著交響樂的蛙鳴,竹林裡的螢光蕈宛如地上的星星,輝映著滿天星斗,引領遊客探訪日夜間未知之美,有的遊客就是喜歡這種知性行程。
生態旅遊都是透過社區窗口接洽,滿州港口社區去年躍升生態旅遊人氣王,除了受歡迎的採港口茶、訪白榕園外,主要是暑期和屏東海生館合作,清大教授曾晴賢當時在港口村實驗防止「路殺」的陸蟹生態廊道,成為生態保育話題,社區為夜宿海生館旅人安排「夜觀陸蟹」遊程,遊客數去年一舉破萬,成長倍餘;村長楊秀蘭說,這是生態保育轉化觀光財的最佳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