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榮輝/宜蘭報導
頭城盧讚祥故宅前池塘,相傳是早年頭圍港舊址,早年曾因年限解除古蹟,部分遭到土方回填,幸好縣府再緊急通過指定古蹟才得以倖存,經過與地主協商,昨天古蹟修復工程動土,將以公園面貌呈現。
「頭城盧宅前池塘」相傳是早年頭圍港遺址,見證了開蘭歷史。(記者簡榮輝/攝影)
頭城盧宅前池塘,緊鄰頭城老街,200多年前烏石港淤積,頭圍港取而代之,帶動了頭城老街的經濟發展,成為早年蘭陽平原的政經中心,不過,90年前一場大洪水,造成港口淤積,當初的河道如今已成青雲路,頭圍港也僅剩盧宅前一池,滄海桑田,令人感慨。
不過,這樣一個歷史古蹟在98年5月卻因為未展延古蹟保存年限,解除古蹟資格,地主們決定開發此地,將原本千坪水池,回填土方近1/3,縣府緊急介入阻止,當時雙方對峙3天之久,隔年審議通過指定為古蹟。
為了保存古蹟,同時確保地主們的權益,縣府以容積率轉移方式,讓地主們點頭同意恢復古蹟原貌,同時闢建為公園,配合周邊人文觀光景點,昨天動土,地主代表陳正松也列席,沒了當年對峙的劍拔弩張,反而多了共同合作的和諧氣氛。
盧宅前池塘預計在年底前挖除當初的回填土方,恢復原先千坪池水樣貌,接著再施作周邊步道、平台等硬體設施,計畫2年後完成,到時遊客將可追憶開蘭第一城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