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
歷經工業廢氣、菸害、廚房油煙長年傷害,民眾還是有可能延緩癌症出現,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國外研究發現,吃蔬果可降低4成以上罹癌率,落實「天天五蔬果」有望讓已存變異的細胞,生長速度減緩,讓肺癌晚點形成,建議習慣做飯的家庭主婦要保持廚房通風度。
跟爸媽買房記得提出「這證明」!否則未來賣掉要補百萬稅🎍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新春精選低總價房800萬起🍊趁這一波快進場!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值得注意的是空氣汙染,賴基銘強調,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宣布,空汙是主要環境致癌物,在西太平洋地區如台灣等地,空汙對肺癌疾病負擔占15%,因此,提醒民眾應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狀況,空汙來襲時務必戴口罩保護,多運動提高自身抵抗力也很重要。
對此,衛福部國健署表示,已委請學會找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是否能準確找出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及早發現肺癌患者,提高治療及存活率。
國健署提醒,早期肺癌並非完全沒有任何症狀,若有持續咳嗽、痰中帶有血絲、呼吸出現喘鳴聲、胸痛、聲音沙啞,甚至無預警的體重下降等症狀,建議尋求醫師諮詢與評估,找出原因及早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目前歐美發展的肺癌風險預測模式不適合直接應用於國人,LDCT在台灣是否適用於肺癌篩檢仍充滿爭議。國健署建議,LDCT適用對象為55至74歲一天一包菸,持續30年以上或類似數量的重度吸菸者,若非上述高危險群,還沒有足夠證據顯示篩檢有效;肺癌高危險族群,建議一定要先諮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