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8342

齊柏林為台灣殉道 革命尚未成功 他卻為一事欣慰

#齊柏林 #看見台灣 #紀錄片 #墜機 #地方

記者陳宛茜、侯俐安/台北報導

「我想以『神的眼睛』提醒人們:愛台灣要看到台灣的美,也要看到台灣的問題。」以紀錄片「看見台灣」震撼台灣的空拍攝影師齊柏林,10日為「看見台灣Ⅱ」勘景時飛機失事,逝於他一生摯愛的天空,享年53歲。勝旺新

齊柏林在直升機上拿起相機空拍台灣的土地樣貌。 圖/台灣阿布電影公司提供齊柏林在直升機上拿起相機空拍台灣的土地樣貌。 圖/台灣阿布電影公司提供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
🎍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他生前受訪時表示,他期許自己用「神的高度」引領觀眾看見大地的美好與脆弱。如今,他帶著「神的眼睛」,走進了天堂。

●房產攝影助理 夢想空拍台灣

四年前「看見台灣」上映前,齊柏林接受本報專訪,暢談成為高空攝影師的心路歷程。

齊柏林1964年生,25歲時擔任房地產攝影師助理。第一次飛上青天,以「神的高度」俯瞰熟悉的大地,為此震撼著迷。他從此立志當高空攝影師,「拍遍整個台灣」。

但為了讓父親安心,齊柏林考上公職,進入國道新建工程局(國工局)。他堅持夢想,休假時兼職拍照,辛苦存錢付「上青天」的高昂機票費。長官賞識他,邀他為剛興建的高速公路掌鏡空拍。20年下來,齊柏林累積近30萬張空拍地景照片。

齊柏林「生命中第一個貴人」,便是國工局前局長歐晉德。歐晉德回憶,當時他告訴齊柏林,希望拍出北二高開工前、中、後,以及10年、20年後的變化,「相信20年後你會成為台灣最傑出的空拍專家」,齊柏林一口答應。如今齊的成就「遠遠超出當年我對他的期待」

●從神的高度 看見大地遍體鱗傷

上升到「神的高度」,齊柏林才知道台灣「病」得多嚴重:90%人工化的西部海岸、飽受汙染呈橘紅色的大漢溪,因超抽地下水而泡在水中的東石鄉墳墓;「人類以為是建設的,對自然常常是破壞。」

齊柏林將空拍成果出書、辦攝影展,影響力卻有限。某次到大學演講,他講得口乾舌燥,台下聽眾昏昏欲睡。事後齊柏林告訴邀他演講的作家劉克襄,電影對年輕世代的影響力更大,「空拍台灣電影」的構想首次在腦中浮現。

八八風災過後沒多久,齊柏林搭上直升機,用鏡頭對準腳下遍體麟傷的大地。「眼前是宛如世界末日的駭人景象,高屏溪密密麻麻都是森林屍體…飛機在雨中滑行,我分不清臉上是雨水,還是淚水。」那一刻,他下定決心拍台灣第一部空拍電影「看見台灣」。

●毅然辭公職 寧願不要退休金

這個決心可不容易下。拍電影得全神貫注,而當時齊柏林只差兩年就可退休。但當他想到晚個兩年,自己可能「拍不動」,台灣土地被破壞得更嚴重。相較之下,「退休金不算什麼。」

齊柏林毅然辭職,用房子抵押3千萬購買空拍錄影器材,成立阿布電影公司。他的孤注一擲讓兒子相當擔心,問父親:「這樣還有錢供我念大學嗎?」齊柏林依然堅持,完成「看見台灣」,用「神的眼睛」震撼台灣。

●盧貝松電影「搶救地球」啟蒙

劉克襄表示,盧貝松電影「搶救地球」啟蒙了齊柏林。當時劉克襄問齊柏林,盧貝松拍這部電影賠了很多錢,「你敢拍嗎?」他回答:「敢」。當時沒人料到,「看見台灣」竟成為台灣史上最賣座的紀錄片。

「看見台灣」長度90分鐘。齊柏林說,前半段美得讓人震撼,後半段則醜得教人驚心,希望在這「半美半醜」之間,引起觀眾保護台灣的共鳴。

●揭企業汙染 催生多項環境法規

「看見台灣」2013年上映,逼使台灣民眾面對正視被破壞的環境、揭發大企業汙染行徑,也催生多項環境法規。

片中第一個怵目驚心的場景,就是亞洲水泥公司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採礦場,透過空拍,赤裸裸地呈現遍體鱗傷、宛如被斬首的山頭。

震撼全國的畫面,效益延續多年。去年環保署長李應元上任時,就播放紀錄片要讓立委瞭解採礦讓太魯閣造成的崩壞,然而當時喊出的「停止亞泥採礦權」,至今依舊停滯,今年初立法院總算開啟的「礦業法」修法,也因亞泥提前展延礦權碰壁。

●畫面鐵證如山

觀眾也透過影片「看見」昔日遭桃園觀音工業區被汙染成「陰陽海」的出海口、被工業區毒害汙濁的高雄後勁溪。「看見台灣」上映一周年時,齊柏林在桃園南崁出海口再次拍到染黃的溪水,感慨「台灣河川已被當成排放汙穢的地方」。

這些畫面都成為汙染的鐵證如山,科技大廠日月光半導體公司被揪出就是汙染後勁溪兇手之一,也讓執法單位察覺遏阻力道的不足,隨即啟動水汙染防治法修正、促使水汙費開徵,最終通過將罰鍰上限從60萬提高到2千萬,並可追繳不法利得,也增訂行為人有期徒刑、負責人加重刑期。

●人們對汙染不再冷漠 讓他欣慰

「看見台灣」之後,各大媒體、學校跟進拍攝及追蹤。當時的閣揆江宜樺隨即指示成立「國土保育小組」,實地勘查被破壞的國土、也做成16項議題,拍版要處理清境農場分級分類管制、觀音藻礁劃設保護區、興建海水共同管線等;更裁示未來不再開闢高山公路、不輕易拓寬工程。

齊柏林說,讓他最欣慰的是,「看見台灣」讓人們對汙染不再冷漠。他認為,最有能力改變環境的是企業;他也希望能從教育著手,讓孩子面對環境議題時,「良心會浮現」。

但隨著時間過去、「看見台灣」熱潮消退,環境改革腳步依舊緩慢。壯志未酬身先死,齊柏林最後竟死於為「看見台灣」續集勘景,彷彿以身殉道。

●「台灣需要不斷被看見、照顧」

歐晉德、交通部部長賀陳旦紛紛期望,有人拾起齊柏林的未竟大業,一棒一棒傳承下去,「台灣要不斷地被看見,被照顧。」

猶記4年前的專訪最後,齊柏林感性告訴記者,「請讓我扮演神的眼睛,帶你們去看、去飛。」如今,他飛到了天上,永遠當起了「神的眼睛」。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侯俐安/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