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即時報導
台北市文化資產高達430多處,全台最高,在民國91年委託全台6所大專院校清查北市內具文資潛力建物,也有1千多處,過去常因維管不佳,火災、坍塌頻傳,使得主管機關台北市文化局遭批放任屋主擺爛。文化局解釋因案量太大、人力不足,法律層面上也罰不到,為改善列冊文資的維護管理,今年將編列1千萬元預算成立「台北市文資中心保存平台」,委外協助價值分析,做列冊建物的初步價值評估。
台北市文化局文資科長王秉五受訪表示,文資法前年修法後,文資科要做的項目愈來愈多,過去人力不足的情況日趨嚴重,科內正式職員僅7名科員,約聘10餘位,但要面對400多處文資,造成職員紛紛求去,「最近總是補不齊人」。
台北市文化局今年將編列1千萬元預算成立「台北市文資中心保存平台」,委外協助價值分析,做列冊建物的初步價值評估。(圖/聯合新聞網)
王秉五說,希望有人可以幫他們做管理維護這些列冊建物,協助訪視,由他們針對列冊建築做初步評估、資料圖資蒐集、簡易文史調查、拍照建檔以及文資價值分析、協助負擔出席委員出席審查費等,並針對列冊建物建檔,但文資科強調這資料不對外公布,坦言「怕公告出去就沒了」。
此外,假設有部分列冊建築已爛掉不成人樣了,不堪保留,就會請委員去看,協議解除列冊,如果委員認為具有文資價值,則由委員做分析,要不要提報進入大會審議,參酌給予文資身份。盼透過該平台,每年協助訪視370處列冊建物,在3年內做完。
該案日前提送到台北市議會教育委員會審查,有議員質疑,台北市的列冊建築,不止這1100多件,文化局應提供更精確的數字。但是文資科解釋,近期新增的文化資產,都會在提報的6個月內就去現勘處理,該筆預算僅針對91年列冊的老建築做清查。
但教委會召集人陳重文指出,這1千萬不是不給,只是要文化局「實際一點」,他覺得怪怪的,應做的有多少、要做出怎樣成效、3年後要做什麼,應擬定短中長的計畫,才能給予合理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