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張翠芬、謝錦芳
建成圓環因營運未見起色,台北市府將收回自行處理。這個陪伴老台北人成長的小吃夜市,專家建議可由市民發揮創意構想,讓建成圓環重振風華。
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趙家麟認為,建成圓環是台北人的共同記憶,和周邊民眾生活互動息息相關,但是由名家設計成玻璃屋,和社區民眾「脫鉤」了,這一步等於是「找錯醫師開錯刀」。
趙家麟表示,圓環是交通設施,早年交通流量不大時,人民很容易跨越過來,改建後和陸地連接,孤島變成半島,但因交通流量越來越大,人行跨越困難,和周邊生活連結變尷尬。圓環何去何從?
趙家麟認為,在國外不少圓環會重新規畫路型,簡化成十字路口或回歸成大街角,紐約曾有一處5條路交會的圓環,行人根本無法通行,化身為路口周邊幾個「大街角」後,反而讓行人在街角暫留的空間變大。
高雄很多圓環都回歸到十字路口,四個街角則形成行人停駐的熱門活動空間和都市景觀。從小常和父母到建成圓環品嘗小吃的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對圓環也有一份深厚感情,他認為,把當地變成綠地,四季展現不同的花卉,或可結合明年「世界設計之都」國際活動,公開向世界徵詢好點子。
台大城鄉所副教授黃麗玲指出,建成圓環的改造要先看看過去的發展歷史,搭配交通流量、道路的規畫,如果變成綠地公園,周遭社區居民如何安全地走進這個公園,安全考量也很重要。
趙家麟則建議,應該調查圓環附近居民想要什麼?再進一步詢問台北市民,圓環改造成什麼會吸引你去?讓大家一起參與,台北正在推動設計之都,不妨讓學生發揮創意,把大家的新熱情帶回這個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