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陳佑婷/整理報導
針對《農業發展條例》以及《農舍法》相關規範的修訂,被部分農團批評為是「打房打到農民」,造成農地交易停滯,宜蘭農會甚至集結農民、立委及房仲到宜蘭縣政府抗議。對此,有學者也強調,未來若嚴格限制農地承購人資格的規定,是在走農業發展的回頭路,結果將弊大於利。

學者認為目前農地打房政策是在走「回頭路」,規定太嚴苛反而衝擊農村發展。(好房網News資料中心)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公園 X 雙捷運 X 高坪效』通勤族購屋立即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根據媒體報導,有許多農民認為政府針對《農業發展條例》以及《農舍法》的修法過程過於粗糙,農民的聲音並沒有受到尊重,對於農舍買賣對象規定太過嚴苛,甚至造成農地交易停滯,許多想賣農地的農民生計都受到了影響。
有農民就向蘋果日報表示,他們肯定政府想斷絕農舍炒作的想法,但是身邊的確有許多農民朋友打算出售附帶農舍的農地,但幾乎找不到買家,生活大受影響。
台大農經系主任吳榮杰向自由時報說明,2000年時《農業發展條例》開放非農民也可以買農舍,如今卻又修法限縮承購者資格,恐怕是在走回頭路,除了會造成農地價格下跌,對農村發展造成負面衝擊,也讓想耕作卻沒農民身分的人也無法務農。
吳榮杰並認為,農地炒房真正的問題是在於變更成工業用地的大開發案,例如桃園航空城等,才是造成農地流失的主因。吳榮杰還認為,國外政策都鼓勵都市人到鄉下去,可以紓解都會區人口密度,降低都市房價,也能提升生活品質與減少城鄉差距,如果農發條例走回頭路,對農村發展絕對「弊大於利」。